稀土板块逆势上涨,地缘政治下的资源股配置逻辑

稀土板块逆势上涨,地缘政治下的资源股配置逻辑缩略图

稀土板块逆势上涨,地缘政治下的资源股配置逻辑

引言:稀土,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在2024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稀土板块却逆势上涨,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技术进步对稀土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也与地缘政治局势的持续紧张密切相关。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精尖领域。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和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稀土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

一、稀土板块逆势上涨的市场表现

2024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但以北方稀土(600111.SH)、中国铝业(601600.SH)、盛和资源(600392.SH)为代表的稀土板块却逆势走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申万稀土永磁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5%,显著跑赢大盘。尤其在二季度以来,稀土价格持续上涨,氧化镨钕、氧化镝等关键品种价格创出年内新高。

这种逆势上涨并非偶然。一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尤其是中美科技博弈、俄乌冲突持续、台海局势紧张等事件,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资源安全问题,进一步推高了市场对稀土板块的预期。

二、地缘政治重塑全球稀土格局

稀土资源的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全球约90%以上的稀土资源集中在中国、美国、缅甸、巴西等地。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在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提纯等环节具备绝对优势。然而,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将稀土纳入战略资源清单,试图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美国政府已将稀土列入“关键矿物清单”,并推动本土稀土矿山复产,如Mountain Pass矿重启;欧盟启动“原材料倡议”,寻求建立本土稀土加工能力;日本则通过技术储备和海外投资,构建多元化的稀土供应体系。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也加剧了国际竞争。

在此背景下,中国也在加快整合稀土资源,提升产业链集中度。2021年,中国稀土集团成立,标志着稀土资源整合迈出关键一步。2024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加强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的监管,推动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释放,成为稀土板块上涨的重要支撑。

三、资源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中美科技战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稀土作为“卡脖子”资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2019年,中国曾以“考虑是否限制稀土出口”作为反制美国的筹码,引发全球市场震动。尽管此后未实际执行,但这一表态已充分显示出稀土在地缘博弈中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稀土行业的管控,从资源开采配额、出口许可证制度到环保监管、产业链整合,政策导向明确。2024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化稀土产业体系”,推动稀土资源向高端应用延伸,提升战略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对资源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北约、G7等组织纷纷将稀土等关键矿产列为“战略物资”,推动盟友之间建立“安全供应链”。这种趋势进一步强化了稀土的“战略属性”,推动资本市场对稀土板块的长期看好。

四、供需格局支撑稀土价格上行

从供需角度看,稀土价格的上涨具备坚实基础。供给端方面,中国对稀土开采实行严格配额管理,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2万吨,同比仅小幅增长。同时,环保政策趋严、矿山整治持续推进,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产能受限。海外稀土项目虽然加快推进,但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产能。

需求端方面,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电机等高端制造产业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稀土永磁电机产量同比增长超过15%,带动镨、钕等重稀土需求大幅上升。此外,AI、半导体、军工等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稀土材料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供需错配推动稀土价格持续上涨,2024年三季度氧化镨钕价格突破4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近20%。价格上行带动稀土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等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进一步支撑了板块估值修复。

五、资源股配置逻辑:从周期到战略的转变

在传统认知中,资源股往往被视为周期性资产,其投资逻辑主要基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因素的持续发酵,稀土等战略资源的投资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周期性向战略性的转变,是当前稀土板块估值提升的重要逻辑支撑。

首先,稀土资源具备“不可替代性”。虽然替代材料研究不断推进,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尚未出现可完全替代稀土的材料。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如永磁电机、激光材料、核工业材料等,稀土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

其次,稀土具备“资产配置稀缺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战略资源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但其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价值却日益凸显。随着全球不确定性上升,战略资源的“避险属性”逐渐显现,吸引资金流入。

再次,稀土板块具备“政策红利预期”。中国稀土集团整合、稀土法立法、产业链升级等政策持续释放,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同时,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抬头,也为稀土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

最后,稀土企业估值修复空间大。尽管稀土板块已有所上涨,但从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来看,相较于新能源、半导体等成长板块仍处于低位。考虑到稀土的战略价值和盈利改善趋势,板块仍有估值修复空间。

六、投资建议与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稀土板块仍将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布局:

龙头整合受益股:关注中国稀土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如北方稀土、中国铝业、盛和资源等,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和政策红利; 高端应用延伸企业:关注具备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激光材料等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如中科三环(000970.SZ)、正海磁材(300224.SZ)等; 海外资源布局企业:关注在海外拥有稀土资源或加工能力的企业,如五矿稀土(000831.SZ)、广晟有色(600259.SH)等,具备“走出去”潜力; 产业链协同企业:关注与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等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稀土企业,具备长期成长性。

总体而言,在地缘政治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价值将持续凸显。稀土板块的投资逻辑也正从周期性向战略配置转变,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投资者应关注政策动向、供需格局、地缘局势等多重因素,把握稀土板块的投资机会。

结语:稀土,不只是资源,更是战略资产

稀土的逆势上涨,不仅仅是市场短期波动的结果,更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资源战略地位提升的体现。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稀土已成为国家博弈的重要筹码。对于投资者而言,稀土板块的配置逻辑也已超越传统资源周期,迈向战略资产配置的新阶段。未来,随着全球对稀土资源争夺的加剧,以及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持续整合与升级,稀土板块有望继续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线之一。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