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停股数量激增!创业板指风险偏好下降了吗?

跌停股数量激增!创业板指风险偏好下降了吗?缩略图

跌停股数量激增!创业板指风险偏好下降了吗?

近期,A股市场波动加剧,尤其是创业板指数(399006.SZ)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多个交易日中跌停个股数量显著增加,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对创业板整体的风险偏好正在下降?创业板指是否正面临系统性风险的考验?本文将从市场环境、资金流向、行业结构、政策导向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当前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偏好变化及其背后的逻辑。


一、跌停股激增:短期现象还是趋势性转变?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以来,创业板指成分股中出现跌停的个股数量明显上升,尤其是在3月中下旬,多个交易日中跌停个股超过20只。这一现象在2023年牛市期间极为罕见,也与2024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跌停股数量的激增,通常反映了市场情绪的急剧变化。从技术面来看,创业板指自2024年四季度见顶后,已从高位回落近15%,技术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调整趋势。而从资金面来看,北向资金和机构资金的流出压力加大,尤其是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外资对成长型资产的配置意愿有所减弱。

此外,市场对部分高估值个股的盈利预期也出现了下调。随着年报和一季报披露窗口临近,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盈利未达预期的个股遭遇抛压,导致短期内跌停个股数量上升。


二、创业板指的风险偏好是否下降?

创业板指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最具成长性特征的指数之一,长期以来受到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的青睐。其成分股多为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成长性行业,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和估值弹性。然而,近期市场的调整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对创业板整体风险偏好的下降,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 估值水平回落,市场情绪趋冷

截至2025年4月初,创业板指的市盈率(TTM)已从2024年高峰时期的40倍左右下降至约30倍,估值水平回落明显。虽然从历史分位来看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相较于2023-2024年牛市时期的狂热情绪,当前市场对创业板的估值容忍度明显下降,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边际减弱。

2. 资金流向变化:从成长向价值切换

从资金流向来看,2025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风格切换”的特征,资金从成长板块(如创业板、科创板)向低估值、稳定盈利的蓝筹板块转移。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一季度的持仓结构中,金融、消费等板块的持仓比例有所上升,而电子、新能源等成长板块则出现减持。这种风格切换的背后,是投资者对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和风险偏好下降的双重作用。

3. 政策导向趋于稳健,监管趋严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但也更加注重风险防控。2025年两会后,政策基调更加强调“稳中求进”,在鼓励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对部分热门行业的估值泡沫、信息披露等问题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对部分“蹭热点”、“讲故事”型企业的监管趋严,导致相关个股估值承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调整。


三、跌停股激增的结构性原因

跌停股数量激增的背后,除了整体市场情绪转冷之外,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因素:

1. 高估值个股回调压力大

创业板中不少个股在2023-2024年期间经历大幅上涨,估值水平处于历史高位。随着市场风向转变,这些个股面临较大的估值回调压力。尤其是部分业绩不及预期、现金流紧张或存在财务风险的公司,在市场情绪低迷时容易成为资金出逃的对象。

2. 行业轮动加速,科技股回调明显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从科技向消费”、“从成长向价值”的轮动格局。以半导体、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在经历前期上涨后,受制于全球产业链不确定性、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等因素,出现阶段性回调。而消费、金融等板块则因盈利预期改善而受到资金青睐。

3. 市场机制变化:注册制下的风险释放

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市场供给增加,优质标的与“伪成长股”的分化加剧。在流动性边际收紧的环境下,资金更倾向于选择基本面扎实、盈利稳定的公司,而对题材炒作型个股的容忍度大幅下降。这也导致部分质地较差的创业板个股在市场调整中遭遇集中抛售。


四、未来展望:创业板指能否重拾升势?

尽管当前创业板指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其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依然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

1. 政策支持不改,科技自立自强仍是主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仍在加大。这为创业板中具备核心技术、成长性明确的企业提供了长期支撑。

2. 估值修复窗口临近,优质标的性价比提升

随着市场调整,创业板中部分优质标的的估值已回归合理区间,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尤其是在一季报披露后,若部分企业盈利增速超预期,有望带动板块情绪回暖。

3. 市场风格或再度切换,成长股仍有吸引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风格往往呈现周期性轮动。在经济复苏初期,价值板块表现占优;而在经济企稳、政策宽松预期增强的阶段,成长股往往更具弹性。若下半年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创业板指也有望迎来修复性反弹。


结语

跌停股数量的激增,确实反映出当前创业板市场情绪的阶段性低迷,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边际下降。但这一现象更多是市场风格切换、估值调整和政策导向变化的综合结果,而非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创业板指的调整既是风险,也是机会。在结构性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应更加注重个股基本面,精选具备核心竞争力、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优质标的。而对于市场整体而言,创业板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其长期成长逻辑并未改变,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全文约1,300字)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