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金发行寒冬:“爆款基金”消失后,市场会见底吗?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年份——基金发行市场陷入“寒冬”。曾经在牛市中风光无限的“爆款基金”几乎销声匿迹,新基金发行节奏明显放缓,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在基金发行遇冷的背后,是否预示着市场已经接近底部区域?基金发行的“寒冬”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周期的开始?
一、“爆款基金”消失的背后
所谓“爆款基金”,通常是指在短时间内募集规模庞大、投资者踊跃认购的新基金产品。这类基金往往出现在市场情绪高涨、投资者信心充足的时期,比如2020年和2021年,公募基金迎来发行高峰,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在一天内便完成募集,甚至出现“一日售罄”、“百亿秒光”的盛况。
然而,进入2024年后,这一现象几乎完全消失。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显著下降,部分基金甚至因募集失败而黯然收场。投资者对新基金的热情明显降温,销售渠道也普遍反映客户对基金产品的关注度下降。
“爆款基金”的消失,本质上是市场情绪的缩影。当市场持续下跌、净值回撤明显时,投资者自然会对新基金产生疑虑,尤其是对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其业绩表现与市场整体走势密切相关。在缺乏赚钱效应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于观望或转向低风险资产。
二、基金发行寒冬的成因分析
市场持续调整,投资者信心受挫2023年全年A股市场表现疲软,上证指数、创业板指等主要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进入2024年后,市场仍未见明显起色,经济复苏节奏放缓、政策刺激效果有限,叠加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地缘政治风险等),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低迷。
基金净值大幅回撤,赎回压力加剧过去两年,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回撤严重,尤其是重仓成长股的基金产品,回撤幅度普遍超过30%。这不仅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导致基金赎回潮的出现。基金公司在赎回压力下,难以维持原有的投资节奏,进一步影响了新产品的发行能力。
销售渠道动力不足,营销热情下降在市场低迷时期,销售渠道(如银行、券商、第三方平台)对于新基金的推广积极性明显下降。一方面,销售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缺乏激励政策。此外,部分渠道在经历前期销售“爆款”后的“破发”教训后,对新产品的推荐更加谨慎。
监管趋严,产品结构优化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对基金行业的规范管理,推动行业回归本源,鼓励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在这一背景下,部分“蹭热点”、“讲故事”的基金产品被叫停或延后发行,新基金申报节奏放缓,也对整体发行规模造成影响。
三、基金发行遇冷是否预示市场见底?
从历史经验来看,基金发行遇冷往往是市场阶段性底部的重要信号之一。例如,在2018年A股熊市末期,新基金发行同样陷入低迷,但随后市场逐步企稳并迎来反弹。2022年市场调整期间,也有类似现象出现。
那么,2024年的基金发行寒冬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接近底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情绪指标:投资者情绪处于冰点当前市场情绪已接近历史极值。根据多家机构的调查数据,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普遍偏悲观,风险偏好处于低位。这种情绪的极端化往往意味着市场接近阶段性底部。
资金面:公募基金仓位接近历史低位根据中金公司等机构的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整体股票仓位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基金在市场中的抛压已大幅减弱,后续一旦市场企稳,存在补仓需求。
估值水平:A股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前A股主要指数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已处于历史低位。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其市盈率已接近历史10%分位,显示出较强的配置价值。
政策面:政策托底预期增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低迷,政策层面的托底预期不断增强。2024年以来,监管层多次释放稳定市场信号,包括降准、降息、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组合拳,有望为市场提供支撑。
四、未来展望:寒冬之后,春天是否可期?
虽然2024年的基金发行市场遭遇寒冬,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蕴含的机会。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是常态,而基金作为专业投资工具,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市场调整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时机。当前市场估值水平较低,优质资产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而言,此时布局一些低估值、高成长潜力的基金产品,有望在未来获得较好回报。
其次,基金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未来,基金公司将进一步向“长期价值投资”、“稳健回报”方向转型,更多关注基本面和风险控制。这将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选择。
再次,随着政策托底力度加大,市场情绪有望逐步回暖。一旦经济数据出现改善信号,市场风险偏好将随之提升,基金发行市场也有望逐步恢复活力。
五、结语
2024年基金发行市场的“寒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爆款基金的消失,反映出市场情绪的低迷与投资者信心的缺失,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往往是市场底部的重要信号。随着估值水平的回落、政策面的托底以及投资者情绪的修复,市场有望逐步迎来转机。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市场低迷时期保持理性、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或许正是穿越周期、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而对于基金行业来说,如何在寒冬中修炼内功、提升投研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将决定其在未来市场回暖时的竞争力。
寒冬终将过去,春天终会来临。在基金发行遇冷的当下,我们更应看到背后蕴藏的希望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