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如何用中枢判断买卖点?

缠论:如何用中枢判断买卖点?缩略图

缠论:如何用中枢判断买卖点?

在技术分析领域,缠论(Chen Theory)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逻辑体系,成为许多交易者研究市场走势的重要工具。缠论由“缠中说禅”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价格走势的结构,揭示市场的内在规律,并据此判断买卖点。其中,中枢(或称“中轴”)是缠论体系中最关键的概念之一,它不仅是判断趋势强弱的基础,也是识别买卖点的核心依据。

本文将系统讲解缠论中的中枢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中枢来判断买卖点,帮助投资者在实战中更精准地把握进出时机。


一、什么是中枢?

在缠论中,中枢是指在某一段走势中,连续出现至少三段重叠的价格区间,这些重叠部分构成了中枢的上下边界。中枢的形成意味着市场在这一价格区间内反复震荡,买卖双方力量相对均衡,形成一个“多空博弈”的平台。

中枢可以出现在任何级别的走势中,例如日线级别、30分钟级别、5分钟级别等。不同级别的中枢共同构成了市场的多级结构。

中枢的构成条件:

  1. 至少有三段相互重叠的次级别走势;
  2. 这些走势的方向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反的;
  3. 重叠部分即为中枢的上下边界。

例如,在上涨趋势中,中枢可能由三次回调构成;在下跌趋势中,可能由三次反弹构成。


二、中枢与趋势的关系

缠论认为,市场走势是由趋势盘整两种基本形态构成的:

  • 趋势:包括上涨趋势和下跌趋势,通常由多个中枢构成,趋势的方向由走势的起点和终点决定。
  • 盘整:即没有明显方向的震荡走势,通常只有一个中枢。

趋势中的中枢结构:

  • 上涨趋势:由多个依次抬高的中枢组成,每个中枢的高点和低点都高于前一个中枢;
  • 下跌趋势:由多个依次压低的中枢组成,每个中枢的高点和低点都低于前一个中枢。

中枢的形成和演化,反映了市场趋势的延续或反转。当趋势中的中枢被有效突破后,往往意味着趋势的延续;而当趋势无法形成新的中枢,则可能意味着趋势的结束。


三、中枢与买卖点的关系

缠论将买卖点分为三类:第一类买点、第二类买点和第三类买点(对应卖点亦然)。这些买点的判断都与中枢密切相关。

1. 第一类买点(1买):趋势衰竭的信号

第一类买点出现在下跌趋势的末端,是趋势即将反转的重要信号。具体来说:

  • 在一个下跌趋势中,价格不断创出新低;
  • 当最后一个中枢形成后,价格再次下跌,但不再形成新的中枢;
  • 此时出现的低点即为第一类买点。

操作建议:第一类买点风险较大,因为趋势尚未明确反转,适合激进型投资者试探性建仓。

2. 第二类买点(2买):趋势确认的信号

第二类买点出现在第一类买点之后,是对趋势反转的确认信号:

  • 在第一类买点之后,价格出现反弹并形成一个新的中枢;
  • 若价格再次回落,但未跌破第一类买点的低点,并在此区域企稳回升;
  • 此时即为第二类买点。

操作建议:第二类买点相对安全,是大多数缠论交易者的主要操作点位,适合中线布局。

3. 第三类买点(3买):趋势延续的信号

第三类买点出现在趋势已经明确之后,是对趋势延续的确认:

  • 在上涨趋势中,当一个新的中枢形成后,价格向上突破该中枢的上沿;
  • 此时形成的突破点即为第三类买点。

操作建议:第三类买点属于趋势延续的确认信号,适合追涨操作,但需注意风险控制。


四、实战应用:中枢判断买卖点的具体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使用中枢判断买卖点可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走势级别

选择一个合适的分析级别(如日线、30分钟等),并明确当前走势是趋势还是盘整。

第二步:识别中枢结构

在选定的走势中,识别出中枢的位置和边界。注意至少三段重叠的走势才能构成中枢。

第三步:判断趋势状态

观察中枢的排列方式,判断当前是上涨趋势、下跌趋势还是盘整。

第四步:寻找买卖点

根据中枢的位置和趋势状态,寻找第一类、第二类或第三类买卖点。

第五步:设置止损止盈

结合中枢边界和走势结构,合理设置止损和止盈位置,控制风险。


五、案例分析:中枢与买卖点的实际应用

以某股票的日线走势为例:

  1. 下跌趋势末端:价格连续下跌,形成两个中枢A和B,B的低点低于A的低点;
  2. 第一类买点:B中枢之后,价格继续下跌,但未形成第三个中枢,此时出现低点C,即为第一类买点;
  3. 反弹形成中枢C:价格从C点反弹,形成新的中枢C;
  4. 第二类买点:价格回落至中枢C附近企稳,未跌破C点,形成第二类买点;
  5. 趋势确认:价格突破中枢C上沿,形成第三类买点,趋势确认延续。

通过这一系列中枢和买卖点的识别,投资者可以在不同阶段逐步建仓,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收益。


六、缠论中枢买卖点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 逻辑严谨:中枢结构清晰,买卖点识别有明确标准;
  • 多级别适用:适用于不同周期的走势分析;
  • 趋势判断精准:能够有效识别趋势的形成、延续与反转。

劣势:

  • 学习门槛高:缠论体系复杂,需要较长时间学习和实践;
  • 主观判断影响:中枢的识别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
  • 滞后性:买卖点识别存在一定滞后,不适合高频交易。

七、总结

中枢是缠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市场的多空博弈格局,更是判断买卖点的关键依据。通过识别中枢结构和买卖点类型,投资者可以在趋势的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操作决策。

然而,缠论并非万能,其应用需要结合市场环境、资金管理、情绪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从简单的走势结构入手,逐步掌握中枢识别和买卖点判断的技巧,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在实际操作中,中枢的判断与买卖点的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修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缠论的精髓,实现稳定盈利。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