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本地基建股”识别机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持续推进,成渝地区作为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正逐步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成渝地区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一战略定位不仅为成渝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本文将围绕“基础设施投资+本地基建股”这一主线,探讨如何识别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的投资机会。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地位与经济潜力
成渝双城经济圈涵盖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为核心的区域,总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8万亿元,占西部地区GDP比重超过30%。作为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城市体系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意义在于:
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渝地区作为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承担着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使命。 内需潜力释放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拥有近1亿人口,消费市场广阔,城镇化率仍在提升过程中,内需潜力巨大。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新高地:成都和重庆分别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具备较强优势,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基础设施投资是成渝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要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性、先导性的工程。当前,成渝地区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短板,未来投资空间广阔。
1.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成渝之间已初步形成“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但要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根据规划,未来将重点推进以下交通项目:
成渝中线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缩短两地通勤时间至1小时以内; 重庆都市圈环线铁路、成都外环铁路:强化都市圈内部联系; 重庆新机场建设:提升航空枢纽地位; 港口群协同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重庆港、泸州港等联动发展。 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基建”浪潮下,成渝地区正加快布局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例如:
成都已建成多个大型数据中心,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 重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基础设施; 成渝联合推进智慧城市群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3. 能源与水利基础设施成渝地区能源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治理等也需持续投入。如:
推进川西水电、天然气资源开发; 建设一批跨区域引调水工程; 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三、本地基建股的投资机会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加码,必然带动本地基建类企业的业绩增长。成渝地区拥有一批在交通、建筑、电力、水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1. 交通建设类企业 四川路桥(600039.SH):四川省交通建设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成渝地区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项目,受益于区域交通网络升级。 重庆建工(600939.SH):重庆市重点建筑工程企业,参与多项城市更新、轨道交通及市政工程。 2. 公共事业与能源类企业 三峡水利(600116.SH):总部位于重庆,依托三峡集团资源,布局电力、水务、新能源等领域,受益于区域能源结构调整。 成都燃气(603053.SH):成渝地区领先的燃气供应商,随着城市化率提升,居民和工业用气需求持续增长。 3. 新基建与数字经济类企业 川网传媒(301052.SZ):四川省委直属媒体集团,参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平台建设; 深冷股份(300540.SZ):成都企业,专注于氢能、天然气液化等清洁能源技术,契合“双碳”目标。 4. 城市建设与地产相关企业 渝开发(000514.SZ):重庆老牌地产公司,参与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项目; 天保基建(000069.SZ):虽然总部在天津,但近年来在成渝区域有较多项目布局。四、投资策略建议
针对“基础设施投资+本地基建股”的投资逻辑,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布局:
政策导向优先:重点关注中央及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领域,如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 区域龙头优先:选择在成渝地区深耕多年、具备较强区域资源优势的企业; 成长性与估值兼顾:关注业绩稳定增长、估值合理的优质标的,避免追高; 产业链联动布局:除了直接受益的建筑公司,还可关注上下游设备供应商、材料厂商等; 主题投资与长期价值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长期战略,建议采取中长期持有与短期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五、结语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基础设施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本地基建股”的投资策略,不仅可以分享区域经济发展的红利,还能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获取稳定的资本回报。未来,随着更多国家战略资源向成渝地区倾斜,该区域的投资价值将愈加凸显,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与深入挖掘。
参考资料: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国家发改委、四川省发改委、重庆市发改委公开信息 Wind、同花顺、东方财富网等金融数据平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等机构研究报告(全文约1,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