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通过产业协同效应筛选智能制造龙头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发展进程备受瞩目。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这一区域将承担起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这一背景下,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正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抓手。通过产业协同效应筛选出具有引领能力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也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意义与产业协同基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区域总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3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长三角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主战场”。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长三角正加快构建“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发展格局,即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产业协同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核心路径。长三角地区在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较强的产业互补性与协同潜力。例如,上海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江苏在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基础雄厚;浙江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迅速;安徽则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领域崭露头角。通过加强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二、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它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在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出“点上突破、面上推广”的良好态势。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渗透到传统产业中。例如,浙江的“未来工厂”建设、江苏的“智能车间”推广、上海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计划,均体现了区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积极探索。
然而,当前长三角智能制造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区域间产业布局存在同质化倾向,资源重复投入导致效率不高;二是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关键设备、软件仍依赖进口;三是智能制造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
三、通过产业协同效应筛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
在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和筛选具有引领能力的龙头企业至关重要。龙头企业不仅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通过产业链整合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集群效应。长三角地区应依托产业协同优势,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生态圈。
1. 构建跨区域产业协同平台建议由政府牵头,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建立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共享、标准共建、市场共拓。例如,可以设立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共性技术攻关中心,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2. 建立龙头企业评价与筛选机制在智能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技术研发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产业链带动能力强,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三是市场拓展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四是数字化转型程度高,具备智能制造示范效应。
建议制定统一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评价体系,从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效应、绿色发展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定期发布“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强企业”榜单,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3. 推动政策协同与金融支持为支持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成长,长三角应加强政策协同,推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政策在区域内统一实施。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智能制造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和海外拓展。此外,可探索设立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助力其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
四、典型案例分析: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在长三角地区,已有部分智能制造企业在产业协同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例如:
海尔卡奥斯(COSMOPlat):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代表,海尔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多个智能制造基地,通过平台化运营实现跨区域资源协同,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阿里巴巴工业大脑:依托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优势,阿里巴巴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推动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科大讯飞:作为安徽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在智能制造中的语音识别、智能质检等应用场景中表现突出,并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机制。这些企业不仅自身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更通过开放平台、技术输出等方式,赋能整个产业链升级,体现了龙头企业在产业协同中的核心作用。
五、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长三角应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强化产业协同效应,筛选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不仅可以提升区域整体制造水平,还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而言,长三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智能制造一体化发展规划; 深化开放合作,推动与国际先进制造体系对接;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 推动绿色转型,实现智能制造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结语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智能制造这一关键领域,通过产业协同效应筛选龙头企业,是实现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长三角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策源地和示范高地,为中国制造迈向“智造强国”贡献强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