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入表”:人民网、新华网、上海钢联的“数据资产”估值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2023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数据要素入表”政策的正式落地。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将企业的数据资源纳入财务报表体系,作为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和估值。此举不仅推动了企业对数据资产的重视,也为数据资产的市场化、资本化打开了新的通道。
在此背景下,人民网、新华网和上海钢联等具有丰富数据资源的企业率先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的路径,并在数据资产估值方面取得初步成果,成为行业标杆。本文将围绕这三家企业的实践,探讨“数据要素入表”的意义、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据要素入表”的背景与意义
“数据要素入表”是指将企业所拥有的数据资源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使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资产形式呈现。这一政策的出台,源于国家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高度重视,以及企业对数据价值挖掘的迫切需求。
首先,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之一。据《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20万亿元。然而,长期以来,数据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其价值被低估。
其次,数据资产入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资产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对于数据密集型企业而言,数据资源的入表不仅能够提升企业估值,还能为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提供支撑。
此外,数据资产入表还为数据交易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只有将数据资源纳入会计体系,才能推动数据资产的标准化、规范化交易,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
二、人民网:打造“数据+内容”双轮驱动模式
人民网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网站之一,拥有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和用户行为数据。在“数据要素入表”政策推动下,人民网积极探索将新闻数据、舆情数据、用户画像等数据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
人民网通过构建“内容数据化+数据资产化”的双轮驱动模式,将多年积累的新闻内容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据资产。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形成新闻事件数据库、舆论情绪数据库等高价值数据资产。
在估值方面,人民网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资产进行多维度评估。根据其2023年发布的数据资产报告,人民网的数据资产估值已超过5亿元,其中舆情监测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占比最高。
人民网的成功实践表明,媒体类企业通过数据资产入表,不仅可以提升品牌价值,还能拓展新的盈利模式,实现从“内容生产者”向“数据服务商”的转型。
三、新华网:深耕政务数据与智库服务
新华网作为国家级通讯社旗下的网络平台,拥有大量政务数据、政策解读数据和行业研究报告资源。在数据要素入表政策的推动下,新华网积极布局政务数据资产化,打造“数据+智库”服务模式。
新华网的数据资产主要包括政府公开数据、政策分析数据、行业趋势报告、舆情分析模型等。这些数据资源经过清洗、整合和建模后,可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在估值方面,新华网采用收益法为主、成本法为辅的评估方式,重点评估数据资产在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据其内部测算,新华网的数据资产估值已超过8亿元,其中政策解读数据和行业分析模型的估值占比最高。
此外,新华网还在探索数据资产的证券化路径,计划通过数据资产信托、数据资产债券等方式实现数据资产的金融化流通。这一探索为政务数据的市场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上海钢联:构建大宗商品数据资产体系
上海钢联(Mysteel)是中国领先的大宗商品数据服务商,拥有覆盖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海量市场数据。与人民网、新华网不同,上海钢联的数据资产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市场化特征,具备较强的交易属性。
在“数据要素入表”政策推动下,上海钢联率先建立了完整的大宗商品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公司通过构建数据采集、清洗、建模、定价、交易一体化的数据服务平台,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交易的数据产品。
例如,上海钢联的“钢铁价格指数”已成为行业定价基准,其数据资产不仅体现在数据本身的价值,更体现在其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基于数据资产的订阅服务、定制分析报告、数据API接口等多元化产品形态。
在估值方面,上海钢联主要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进行评估。根据其2023年发布的数据资产白皮书,公司核心数据资产估值已超过15亿元,其中钢铁价格指数和行业数据库的估值占比超过60%。
上海钢联的实践表明,专业数据服务商通过数据资产入表,可以实现数据价值的显性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五、挑战与展望
尽管人民网、新华网、上海钢联等企业在数据资产入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资产确权难: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数据产权制度,数据归属不清晰,影响了数据资产的确权与交易。 估值标准不统一:不同企业采用的估值方法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导致数据资产估值结果缺乏可比性。 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数据资产的流通涉及隐私保护、数据跨境等合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 市场机制不成熟:目前数据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数据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将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企业加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探索数据资产的金融化路径;政府应加快数据产权制度建设,推动数据资产评估标准制定;金融机构则应创新数据资产融资工具,助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六、结语
“数据要素入表”不仅是财务制度的变革,更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契机。人民网、新华网、上海钢联等企业的探索,为数据资产的估值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数据资产将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谁掌握数据资产,谁就掌握发展主动权。在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的时代背景下,数据资产入表只是起点,真正的价值释放,还需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