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债收益率突破:日本股市“失去的30年”会重演吗?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欧洲央行逐步收紧货币政策,投资者开始将目光重新投向亚洲,尤其是日本这一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下的经济体。2024年以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次突破日本央行设定的0.5%上限,尽管日本央行仍试图通过无限量购债来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但市场的力量似乎正逐渐挑战这一政策框架。这一变化引发了市场对日本货币政策转向的广泛猜测,也让人们不禁担忧:日本股市是否会重演“失去的30年”?
一、日本债市的突破:YCC政策遭遇挑战
自2016年实施负利率政策(NIRP)以来,日本央行一直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来压低长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胀。然而,随着全球通胀高企、能源价格波动以及日元持续贬值,市场对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
2024年,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屡次突破0.5%的政策上限,尽管日本央行动用大量资金进行干预,但仍难以完全压制市场利率的上行压力。这一现象表明,市场正在对日本央行未来的政策路径进行重新定价——即,日本可能正在接近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拐点。
债券收益率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通胀预期的升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融资成本的上升,这对企业投资、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失去的30年”:日本股市的历史教训
回顾日本股市的历史,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股市经历了长达30年的低迷期。日经225指数在1989年底达到近39000点的高点后,一路下跌至2003年的7603点,跌幅超过80%。尽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股曾一度反弹至2万点以上,但整体来看,日本股市在过去30年中的表现远逊于美国、中国等主要资本市场。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长期通缩与低增长:日本经济长期陷入“低通胀、低增长”的泥潭,企业盈利增长乏力,股市自然缺乏上涨动力。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萎缩:人口结构恶化导致内需疲软,消费与投资增长受限。 企业治理与创新不足:日本传统企业治理模式在面对全球化竞争时显得僵化,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 货币政策失效:尽管日本央行长期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货币政策刺激效果有限。如果日本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是否会加剧上述问题,从而导致股市再次陷入长期低迷?这是当前市场最担心的问题。
三、债市波动是否预示股市重演“失去的30年”?
从当前日本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基本面来看,虽然存在一些风险,但重演“失去的30年”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1. 日本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日本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半导体材料、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丰田、索尼、日立等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也增强了其抗风险能力。此外,日本政府近年来也在推动“数字日本”战略,推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
2. 企业盈利改善得益于日元贬值带来的出口优势,以及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日本企业近年来的盈利能力明显改善。东京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上市公司的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创近年来新高。这为股市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3. 企业治理改革初见成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推动下,日本上市公司近年来加强了企业治理改革,包括提高股东回报、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董事会独立性等。这些改革有助于提升市场对日本企业的信心。
4. 外资回流趋势显现随着日本股市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企业盈利改善以及日元贬值带来的外资吸引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开始重新关注日本市场。2023年以来,外资持续增持日本股票,显示出对日本股市的看好。
四、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基本面有所改善,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向仍可能带来短期冲击:
1. 利率上升对股市估值构成压力若日本央行放弃YCC政策,长期利率上升将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会压低股票估值。尤其是高负债企业或成长型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估值下调压力。
2. 日元升值对出口企业构成挑战如果利率上升引发日元升值,将削弱日本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其盈利水平。
3. 债市波动可能引发股市震荡债市收益率的快速上升往往伴随股市的波动,尤其是在市场尚未完全适应货币政策转向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容易受到冲击。
五、日本股市的未来展望
综合来看,日本股市虽然面临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短期挑战,但其长期前景仍值得期待:
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日本政府与企业界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正在从制度层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估值优势明显:目前日本股市的整体市盈率仍低于全球主要市场,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政策空间相对充足:即便日本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其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可以通过扩大公共投资等方式对冲紧缩效应。六、结语
日债收益率的突破确实为日本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但将其等同于“失去的30年”重演则未免过于悲观。日本股市在过去30年中所经历的低迷,既有经济结构问题,也有政策失误的因素。而如今,日本经济已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企业盈利改善、治理改革推进、外资关注度回升,都为股市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然,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仍需谨慎操作,避免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只有在政策平稳过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前提下,日本股市才能真正走出“失去的30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