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股大师”骗局:直播间里的“杀猪盘”套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投资者对股市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各类网络直播平台、财经自媒体迅速崛起。在这些平台上,“荐股大师”“股市专家”层出不穷,他们打着“稳赚不赔”“带你飞”“带你吃肉”等诱人旗号,吸引大量普通投资者入局。然而,在光鲜亮丽的直播背后,隐藏的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杀猪盘”骗局。这些所谓的“荐股大师”实则是诈骗团伙的伪装者,利用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诱导投资者盲目跟风,最终实现“杀猪”收割的目的。
一、什么是“杀猪盘”荐股骗局?
“杀猪盘”原是网络诈骗中的一种常见套路,通常用于婚恋交友诈骗,指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伪装成异性,与受害者建立感情联系后,诱导其投资、赌博,最终骗取钱财。而“荐股杀猪盘”则是这一套路在股票投资领域的变种。
具体来说,诈骗团伙会通过直播、微信群、QQ群、财经公众号等渠道,包装出一个“股市专家”或“操盘手”的形象,声称掌握内幕消息、操盘技巧,甚至承诺“带你翻倍赚钱”。他们通常会先提供一些“免费福利”——比如免费推荐股票、发送“研报”等,吸引投资者关注。在初期,他们推荐的股票往往确实上涨,以此建立信任。
一旦投资者对其深信不疑,开始跟随操作,这些“荐股大师”就会开始诱导其缴纳“会员费”“进群费”“内幕费”等,甚至推荐所谓的“黑平台”进行投资。随后,他们开始推荐“垃圾股”“冷门股”,甚至操纵市场,诱导大量散户高位接盘,最终股价暴跌,投资者血本无归。
二、“荐股大师”骗局的常见套路
1. 包装人设,打造“专家”形象诈骗团伙会精心打造“荐股大师”的形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伪造学历和经历:声称自己是“清华北大金融系高材生”“私募基金经理”“某券商首席分析师”等。 虚构业绩:通过PS截图、虚构交易记录等方式,展示“连续盈利”“年化收益超100%”等虚假成绩。 营造权威感:使用专业术语、分析图表,甚至模仿财经节目主持人的语气和风格,增强可信度。 2. 前期“养粉”,建立信任在直播或群聊中,这些“大师”会先推荐几只表现良好的股票,甚至让部分人“小赚一笔”,以增强信任感。他们还会制造“内部消息”“主力资金动向”等话题,营造神秘感和紧迫感,让投资者产生“不跟就跟不上”的错觉。
3. 诱导付费,层层收割当投资者对其深信不疑后,他们便开始诱导付费:
初级会员:几百元,送几只股票代码; 高级会员:几千元,加入专属微信群; VIP会员:上万元,承诺“一对一指导”“内幕消息”。每升一级,投资者就需要支付更多费用,但最终获得的建议往往毫无价值,甚至是有意为之的“坑”。
4. 操纵市场,高位出货某些“荐股大师”与庄家合作,提前布局某些冷门股票,在直播间大肆推荐,诱导散户大量买入,人为制造股价上涨假象。一旦散户集中买入,庄家便趁机高位抛售,完成“出货”,随后股价暴跌,投资者被“套牢”。
5. 拉黑跑路,卷款消失当骗局暴露或资金收割完毕后,这些“大师”往往迅速拉黑投资者、解散微信群、关闭直播间,甚至更换账号重新上线,继续行骗。
三、为何“荐股杀猪盘”屡禁不止?
1. 投资者缺乏金融知识许多投资者对股市缺乏基本认知,容易被“稳赚不赔”“内幕消息”等话术蛊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刚入市的新手投资者,往往缺乏风险意识,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2. 平台监管不严尽管监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网络荐股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一些直播平台、社交平台仍存在监管盲区。部分平台为了流量和广告收益,对违规荐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其存在。
3. 诈骗手段隐蔽“荐股杀猪盘”往往利用境外服务器、虚拟货币、第三方支付等方式进行资金转移,增加了追踪难度。同时,诈骗者通常采用多账号、多平台、多身份的方式进行操作,使得执法机关难以锁定嫌疑人。
4. 法律打击难度大目前我国对非法荐股行为虽有法律规定,但实际执法中仍面临取证难、定罪难等问题。加之诈骗金额往往较小、受害者分散,导致追责成本高、效率低。
四、如何识别和防范“荐股杀猪盘”?
1. 警惕“稳赚不赔”的承诺股市投资本就有风险,任何声称“稳赚不赔”“内幕消息”的荐股行为都值得高度警惕。正规机构不会承诺固定收益,也不会通过网络私下荐股。
2. 核实资质,拒绝非法荐股投资者应通过证监会批准的合法机构获取投资建议。对于自称“私募经理”“操盘手”的人,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从业资格和执业记录。
3. 不轻信网络“专家”网络上的“专家”真假难辨,很多所谓的“财经博主”“股市大V”其实并无专业背景。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多渠道验证,避免盲目跟风。
4.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加入所谓“荐股群”“内部群”,不轻易透露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信息,防止被诈骗分子利用。
5. 理性投资,远离“暴富幻想”股市投资需要长期积累和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避免因贪图暴利而陷入骗局。
五、监管部门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面对日益猖獗的“荐股杀猪盘”,监管部门、平台企业、投资者教育机构等应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和防范此类诈骗行为。
加强平台监管:直播平台、社交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严禁非法荐股行为,对违规账号进行封禁。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新型网络诈骗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提高违法成本。 加大打击力度:公安、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对诈骗团伙进行精准打击。 强化投资者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六、结语
“荐股大师”骗局的背后,是贪婪与无知的结合,是诈骗分子对人性弱点的精准利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与独立判断,不轻信、不盲从、不贪心。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
远离“杀猪盘”,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才是对投资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