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概股“看政策风险:为什么合规比赚钱更重要?”
近年来,中概股(即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起伏不定,尤其在中美监管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政策风险成为悬在中概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2020年《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的出台,到202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多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再到2023年中美监管机构达成审计底稿合作协议,中概股的命运始终与政策环境紧密相连。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为什么在中概股的发展中,合规比赚钱更重要?
一、政策风险成为中概股发展的关键变量
中概股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借助国际资本实现了快速扩张。然而,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复杂化,政策风险逐渐取代市场风险,成为影响中概股稳定性的首要因素。
以2020年美国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为例,该法案要求赴美上市企业必须披露其与外国政府的关系,并接受美国监管机构对其财务审计底稿的审查。由于中国法律对审计底稿的出境有严格限制,导致大量中概股面临被强制退市的风险。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200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
政策风险的实质,是国家主权与资本市场开放之间的博弈。中概股作为连接中美资本市场的桥梁,天然地处于这一博弈的前沿。因此,任何政策层面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中概股股价剧烈波动。
二、合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
在面对政策风险时,很多中概股企业的第一反应是寻求短期盈利,希望通过快速扩张、并购或资本运作来提升市值,以应对监管压力。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以快打慢”的策略往往适得其反。
以瑞幸咖啡2020年的财务造假事件为例,该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内股价暴跌90%,并最终被纳斯达克强制退市。虽然瑞幸之后通过内部整顿和业务调整实现了“重生”,但其市值已难以恢复到造假前的水平。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更凸显了合规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
合规,不仅仅是遵守法律法规,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战略选择。在政策风险高企的环境下,企业如果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合规体系,就难以获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也难以在关键时刻抵御监管压力。
三、合规比赚钱更重要:从短期生存到长期价值的转变
在资本市场的逻辑中,赚钱是企业的核心目标,但赚钱的方式和路径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盈利。对于中概股而言,合规不仅是避免监管处罚的手段,更是构建企业长期价值的基础。
首先,合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信誉。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透明的企业。合规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国际评级机构的正面评价,也更容易获得国际资本的青睐。
其次,合规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合规基础上建立的财务报告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信用评级,从而在发债、贷款等融资行为中获得更低的利率和更好的条件。
再次,合规是应对政策风险的有效工具。在中美监管博弈的背景下,只有那些能够主动适应监管要求、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的企业,才能在政策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在中美监管谈判中积极配合,最终得以保留在美股市场的上市地位。
四、中概股的未来:从“走出去”到“走稳走远”
中概股的未来,不应再是单纯追求上市融资的“走出去”战略,而应转变为“走稳走远”的长期发展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合规将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包括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高管合规培训等,确保企业在每一个经营环节都符合监管要求。
其次,企业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在中美监管冲突的背景下,企业应主动与SEC、PCAOB等机构沟通,及时回应监管关切,争取政策上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企业应探索多元化的上市路径。除了继续在美股市场融资外,中概股也可以考虑回归港股或A股上市,通过“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来分散风险,增强资本市场的适应性。
最后,企业应重视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建设。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对ESG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概股若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将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形象和长期价值。
五、结语:合规不是成本,而是投资
在政策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中概股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合规”与“盈利”之间的关系。合规不应被视为一种负担或成本,而应被看作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投资。只有在合规的基础上,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风浪中稳健前行。
正如一句华尔街的格言所说:“你可以通过不合规赚快钱,但最终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对于中概股而言,这或许是最值得深思的一课。
字数:约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