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重仓的宁组合”,现在还能跟吗?

公募基金”重仓的宁组合”,现在还能跟吗?缩略图

公募基金“重仓的宁组合”,现在还能跟吗?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机构投资者话语权的提升,公募基金的投资动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高景气赛道中,以“宁组合”为代表的优质成长股成为众多公募基金重仓配置的对象。“宁组合”最初由“宁德时代”为核心,后逐渐扩展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行业龙头地位、高成长性的科技类公司组合。那么,面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募基金重仓的“宁组合”是否还值得投资者跟随?本文将从“宁组合”的构成、历史表现、当前估值水平、行业前景及风险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宁组合”的由来与构成

“宁组合”最早由市场人士提出,指的是以宁德时代为核心的一批科技成长型公司。这些公司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 行业龙头地位:在细分领域具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
  • 高成长性:营收和利润增速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高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 高估值水平:普遍享受市场给予的成长溢价。

随着市场发展,“宁组合”逐渐从最初的宁德时代、隆基绿能、药明康德等扩展到包括迈瑞医疗、三一重工、海康威视、韦尔股份、立讯精密等在内的科技、制造、医药等多领域龙头。这些公司构成了中国A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成长股组合”。


二、公募基金为何重仓“宁组合”

从2020年开始,随着全球新能源革命、半导体国产替代、消费升级等趋势的加速,公募基金对“宁组合”的配置持续增加。其背后逻辑主要包括:

  1. 成长性确定:这些公司所处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业绩增长具备较强的持续性;
  2. 龙头效应显著: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公司享受“马太效应”;
  3. 政策支持明确:如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均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4. 外资青睐:北向资金持续流入这些核心资产,进一步推高市场信心;
  5. 基金业绩驱动:在结构性行情中,配置“宁组合”有助于提升基金的相对收益。

因此,2020年至2021年期间,“宁组合”成为主动型公募基金的标配,带动相关个股股价大幅上涨。


三、“宁组合”的历史表现与估值水平

从历史表现来看,“宁组合”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经历了快速上涨,部分个股甚至实现数倍涨幅。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风格切换、流动性边际收紧、行业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板块整体出现调整。2022年受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放缓影响,部分成长股出现深度回调。

截至2025年4月,虽然“宁组合”整体估值水平相比巅峰时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中高位。以宁德时代为例,市盈率(TTM)约为35倍左右,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医药、半导体等板块中的龙头公司估值也大多处于30-60倍之间,显示市场仍给予一定溢价。


四、当前是否适合跟随公募基金投资“宁组合”?

1. 行业景气度仍存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宁组合”所处的新能源、半导体、医药、高端制造等赛道仍然具备较强的长期成长逻辑:

  • 新能源: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下,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等仍处于高速成长期;
  • 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迎来发展机遇;
  • 医药: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 高端制造: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效率提升。

2. 估值修复空间存在

经过过去两年的调整,“宁组合”中部分优质标的估值已趋于合理,尤其是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可能是较好的布局时机。

3. 市场风格可能切换

近年来,市场风格偏向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但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发力,成长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若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成长板块或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五、投资“宁组合”需警惕的风险

尽管“宁组合”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投资者在跟风配置时也需注意以下风险:

  1. 行业竞争加剧:部分赛道如新能源车、光伏已出现产能过剩迹象,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2. 政策不确定性:补贴退坡、监管收紧等政策变化可能影响企业盈利预期;
  3. 估值仍偏高:部分公司估值尚未完全反映业绩增速放缓的影响;
  4. 海外环境变化:地缘政治紧张、海外市场波动可能影响出口型企业;
  5. 基金调仓影响:公募基金持仓集中度较高,一旦调仓可能引发短期波动。

六、结论:理性看待“宁组合”,精选个股、控制节奏

综上所述,“宁组合”作为中国A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成长股组合之一,依然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投资者在跟风投资时,应理性看待其估值水平、行业周期和市场风格变化。

建议如下:

  • 长期视角:对于具备核心竞争力、成长性明确的公司,可采取定投或分批建仓的方式参与;
  • 精选个股:避免盲目跟风,应结合基本面、估值水平和行业前景进行筛选;
  • 控制仓位:避免单一赛道过度集中,合理分散风险;
  • 关注政策与流动性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应对市场风格切换。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公募基金重仓的“宁组合”并非不可跟随,但更应强调“精选+节奏”的投资逻辑。只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理性布局,才能在成长股的投资中实现长期稳健收益。


参考资料:

  • Wind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券商研究报告
  • 《中国公募基金年度持仓分析报告》
  • 宁德时代、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等公司年报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相关政策文件

(全文约1500字)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