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的集采风险”:如何筛选免疫”品种?

医药股的集采风险”:如何筛选免疫”品种?缩略图

医药股的集采风险:如何筛选“免疫”品种?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政策,医药行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集采政策旨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对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格局和股价表现带来了显著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医药股的投资逻辑正在从“成长驱动”向“结构分化”转变,如何识别和筛选那些能够“免疫”集采风险的品种,成为当前医药股投资的关键课题。

一、集采政策的背景与影响

1. 集采政策的发展历程

自2018年“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启动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了多轮集采,覆盖范围从最初的化学药品逐步扩展到生物制品、中成药、高值医用耗材等多个领域。集采政策的核心在于“以量换价”,通过集中采购规模效应降低药品价格,推动医药行业从“营销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2. 集采对医药股的影响

集采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利润压缩:集采中标价格普遍大幅下降,部分品种降幅超过90%,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 市场格局重塑:中小企业在集采中往往处于劣势,龙头企业凭借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效应更容易中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 股价波动加剧:集采政策的发布和执行节奏对医药股股价产生显著影响,市场情绪波动频繁。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医药股时,必须深入分析企业产品结构、集采依赖程度以及是否具备“免疫”集采风险的能力。

二、“集采免疫”品种的筛选逻辑

所谓“集采免疫”品种,是指那些不容易受到集采政策冲击,或者即使在集采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盈利水平的产品或企业。要筛选这类品种,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1. 产品属性:是否属于独家品种或创新药

集采主要针对的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尤其是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激烈的通用名药品。而独家品种创新药由于缺乏可替代产品,往往不在集采范围之内,或即使纳入集采,也能通过谈判机制获得较为合理的价格。

例如,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首仿药、改良型新药等,往往具备较强的定价权和市场壁垒,这类企业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其核心产品多为创新药,受集采影响较小。

2. 治疗领域:是否属于临床刚需或慢病用药

一些治疗领域如肿瘤、自身免疫病、罕见病等,由于患者需求刚性强、治疗替代性差,药品价格弹性较低,这类产品即使纳入集采,降价幅度也相对温和。

此外,罕见病用药(孤儿药)因患者基数小,市场规模有限,集采动力不足,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医保谈判、专项基金等方式解决用药问题,企业定价空间较大。

3. 剂型与给药方式:是否具备技术壁垒

部分药品因剂型复杂、给药方式特殊(如注射剂、缓控释制剂、吸入制剂等),仿制难度大、一致性评价门槛高,短期内难以形成充分竞争,这类产品不容易被纳入集采,或者即使纳入,竞争压力也较小。

例如,某些高端制剂企业如丽珠集团、健康元等,在吸入制剂、微球制剂等高端剂型领域具备较强技术壁垒,产品具备“免疫”集采的能力。

4. 企业结构:是否具备多元化布局

集采风险主要集中在单一产品依赖型企业。相比之下,多元化布局的企业更能抵御集采带来的冲击。例如,同时布局创新药、仿制药、原料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多条业务线的企业,即使部分产品受到集采冲击,也能通过其他板块弥补利润缺口。

以恒瑞医药为例,其不仅在创新药领域持续发力,还在影像诊断、仿制药、海外业务等方面积极布局,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从而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5. 国际化布局:是否具备海外拓展能力

国内集采压价后,部分企业选择“出海”寻找新增长点。具备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尤其是能够在欧美等高端市场实现销售的企业,其盈利模式不再完全依赖国内市场,集采对其整体影响有限。

例如,复星医药、石药集团、百济神州等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具备较强的海外收入支撑,集采风险相对较低。

6. 医保谈判机制:是否具备谈判定价能力

部分创新药虽然纳入医保目录,但通过医保谈判机制进入,其价格相对市场化,企业仍具备一定的定价权。这类药品通常不会被纳入集采范围,或即使纳入,也能通过谈判维持合理利润。

例如,PD-1/PD-L1抑制剂、CAR-T疗法等高端生物药,往往通过谈判进入医保,企业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PD-1单抗(艾瑞卡)、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等均为创新药,虽然部分产品参与医保谈判,但整体受集采影响较小。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抗风险能力较强。

案例2:长春高新

长春高新旗下的生长激素产品属于独家品种,且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临床刚需属性,虽然部分省份曾尝试对生长激素进行集采,但由于其特殊性,最终集采范围有限,价格降幅温和,公司盈利能力未受明显冲击。

案例3:迈瑞医疗

迈瑞医疗作为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其产品主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超声设备等,属于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壁垒高、仿制难度大,集采政策对其影响较小。此外,公司具备较强的海外销售能力,分散了集采风险。

四、投资建议与策略

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医药股的投资逻辑应从“泛泛而投”转向“精选结构”,重点把握以下投资策略:

  1. 聚焦创新药与生物药:优先选择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产品管线丰富的企业。
  2. 关注独家品种与稀缺赛道:如罕见病用药、高端制剂、专科用药等。
  3. 重视企业多元化布局:避免单一产品依赖型企业,选择具备多业务线协同的企业。
  4. 挖掘国际化潜力股:关注具备海外拓展能力、收入结构多元的企业。
  5. 跟踪政策动向与医保谈判结果:及时调整投资组合,规避集采风险。

五、结语

集采政策是医药行业不可逆的趋势,但并非所有医药股都面临同等风险。通过深入分析产品属性、治疗领域、企业结构和国际化能力,投资者可以识别出那些具备“集采免疫”能力的优质标的。在医药行业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把握“免疫”品种的投资机会,将成为未来医药股投资的核心策略。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