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变天:2024年监管层会放任市场自由波动吗?

政策市”变天:2024年监管层会放任市场自由波动吗?缩略图

政策市”变天:2024年监管层会放任市场自由波动吗?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政策市”一直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所谓“政策市”,指的是政府对股市的干预较为频繁,市场走势往往受到政策导向的显著影响。从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到2015年股灾期间的“国家队”救市,再到近年来对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支持,政策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以及监管层对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市场对于“政策市”是否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产生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在2024年这一关键年份,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监管层是否会继续加强对市场的干预,还是会逐步放任市场自由波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政策市的历史背景与成因

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早期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市场机制相对薄弱。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来稳定市场、引导资金流向、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一种常态。

尤其是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期,监管层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干预。例如:

2015年股灾:监管层动用“国家队”入市救市,暂停IPO,出台一系列维稳政策。 2018年熊市:通过鼓励险资入市、设立纾困基金等方式缓解市场恐慌。 2020年疫情冲击:推出再融资新规、放宽并购重组限制等措施稳定市场信心。

这些政策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也引发了市场对“政策市”的质疑,认为市场缺乏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定价机制,投资者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

二、2024年的市场环境与政策取向

进入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1. 宏观经济压力与政策空间收窄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仍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有限,政府更倾向于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在这一背景下,监管层可能会更加注重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作用,但干预方式可能更加市场化、间接化。

2. 注册制全面实施,市场化改革加速

2023年,中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标志着资本市场从审批制向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迈出关键一步。注册制的推行意味着企业上市更加市场化,退市机制也更加严格,这为市场自主定价、优胜劣汰提供了制度基础。

注册制改革的深化,也意味着监管层将逐步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更多地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监管执法、优化交易机制等方式来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股价波动。

3. 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外资持续流入、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市场的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2024年,A股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比例有望进一步上升,这将有助于减少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增强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监管层也可能因此减少对市场的“托底”行为,更多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监管层是否仍会干预市场?

尽管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但并不意味着监管层会完全“放任”市场自由波动。在以下几种情形下,监管层仍可能出手干预:

1. 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苗头

一旦市场出现连续暴跌、流动性枯竭、杠杆资金爆仓等情况,监管层仍可能采取临时性措施进行维稳。例如,暂停IPO、调整交易规则、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

2. 政策导向型行业遭遇冲击

在涉及国家战略、产业安全等关键领域(如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出现重大市场波动时,监管层仍可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予以呵护。

3. 防范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

如果资本市场波动引发企业融资困难、居民财富缩水、金融市场信心动摇等问题,监管层仍可能出手干预,以防止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

四、从“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型的路径

从长远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要实现从“政策市”向“市场市”的转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 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

进一步优化发行、交易、退市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市场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2. 强化监管与法治建设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提升市场公平性和效率。

3. 发展机构投资者与长期资金

鼓励养老金、保险资金、外资等长期资金入市,提升市场稳定性,减少短期情绪扰动。

4. 完善做空机制与衍生品市场

健全对冲机制,提升市场定价效率,避免单边市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5. 建立市场化维稳机制

探索建立市场化维稳基金、流动性支持机制等,替代行政干预手段,实现“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有机统一。

五、结语:政策与市场如何平衡?

2024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监管层是否会放任市场自由波动,取决于多重因素的权衡:既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要推动市场化改革;既要维护市场稳定,又要尊重市场规律。

可以预见的是,监管层将逐步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更多地通过制度建设、规则完善和间接引导来维护市场秩序。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将是一个“政策引导下的市场主导型”体系,政策的作用将更多体现在制度建设和风险防控上,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涨跌。

因此,2024年,我们或许会看到“政策市”的进一步弱化,而“市场市”的轮廓将更加清晰。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将真正步入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新阶段。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