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进展:2025年跨区域算力调度成本下降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在这一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作为中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22年全面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到2025年,该工程在降低跨区域算力调度成本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为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东数西算”工程背景与战略意义
“东数西算”,即“东部数据西部计算”,是指将东部地区产生的海量数据传输至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存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绿色低碳发展。这一工程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推动,旨在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算力需求旺盛但资源紧张、能耗指标受限的问题,同时激活西部地区的土地、能源和气候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战略层面看,“东数西算”不仅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挑战的关键之举,更是落实“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通过引导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电价低廉的西部转移,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和碳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工程建设现状与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5年初,“东数西算”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8+N”的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布局。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八大国家算力枢纽成为核心节点,承载着跨区域的数据传输与处理任务。与此同时,多个边缘数据中心作为补充节点,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算力网络体系。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速网络通道、电力配套、冷却系统、安全防护等关键环节均已实现重大突破。例如,骨干光缆网络不断扩容升级,确保了数据在东西部之间的高效流通;多地引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绿色的电力保障;液冷技术、模块化机房等新型节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中心的能效比。
此外,政策支持也持续加码。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倾斜等措施,鼓励企业参与“东数西算”项目建设。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配套政策吸引投资,如贵州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数据中心建设,内蒙古打造“草原云谷”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
三、2025年跨区域算力调度成本下降的原因分析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中国算力发展报告》,2025年跨区域算力调度成本较2022年平均下降了约30%以上。这一显著成效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协同推进: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高速、低延迟的通信网络是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和光纤骨干网扩容,特别是在东西部之间部署了高带宽、低时延的专用传输通道。例如,京藏高速光缆、成贵高速光缆等项目的建成,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减少了因网络拥堵导致的成本增加。
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东数西算”推动了数据中心由分散建设向集中式、规模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统一标准、共享资源,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运维效率,从而降低了单位算力的运营成本。同时,集约化发展还带来了规模效应,使得采购、建设、管理等环节更具成本优势。
能源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西部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清洁廉价的电力来源。据测算,采用绿电供电的数据中心每度电成本较传统火电降低约0.1元,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元电费支出。此外,液冷服务器、AI智能调度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散热和运行成本。
政策机制创新为了降低跨区域算力调度中的制度性成本,国家推出了包括跨省电力交易机制、数据流通规则、算力交易平台等一系列创新政策。这些政策打破了以往行政区划带来的资源壁垒,促进了数据、电力、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为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东数西算”工程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跨区域数据流动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亟需建立健全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 东西部协同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地区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算力供需匹配难度加大。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等新兴应用的发展,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激增,如何精准调度、合理分配成为新课题。为此,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
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 加快数据流通立法进程,明确权责边界,强化安全保障; 推动算力服务标准化、平台化,建立统一的算力交易与调度平台; 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推广“零碳数据中心”建设,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五、结语
“东数西算”工程不仅是中国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挑战的战略布局,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2025年跨区域算力调度成本的显著下降,标志着该工程已从初步探索阶段迈向成熟发展阶段。未来,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东数西算”有望进一步释放潜能,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字数统计:约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