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通过“贸易数据+海外工程承包”挖掘企业

一带一路沿线:通过“贸易数据+海外工程承包”挖掘企业缩略图

一带一路沿线:通过“贸易数据+海外工程承包”挖掘企业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在这一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沿线国家的工程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形成了“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贸易数据+海外工程承包”来挖掘具有潜力的企业,成为投资者、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与贸易概况

截至2024年,“一带一路”倡议已覆盖亚洲、非洲、欧洲、拉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际合作网络。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1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超过30%。其中,中亚、东南亚、南亚、东欧等地区的贸易增长尤为显著。

从贸易结构来看,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能源资源、农产品、原材料等进口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为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海外工程承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路径

工程承包是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超过16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12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工程承包项目涵盖交通、能源、电力、通信、水利等多个领域。例如: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由中国三峡集团承建,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能源项目; 印尼雅万高铁:由中国中铁、中国电建等企业联合承建,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志性项目; 老挝万象至万荣高速公路:由中国交建承建,提升了老挝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匈塞铁路:连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建设,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基建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中国机械设备、建材、工程服务的出口,也为中国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海外项目管理经验。

三、通过“贸易数据+海外工程承包”挖掘企业的方法

要从众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中识别出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企业,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贸易数据海外工程承包项目数据

1. 贸易数据维度:识别出口增长快、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

通过对海关数据、企业年报、行业协会报告等渠道获取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以下几类企业:

出口增速快、市场多元化的企业:如在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均有出口增长记录的机电设备、通信设备企业;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赖度高的企业:如部分资源类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 新兴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企业。

例如,宁德时代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布局电池工厂,其产品通过“一带一路”渠道出口至多个国家,成为典型的“技术+贸易”型出口企业。

2. 海外工程承包维度:识别项目经验丰富、履约能力强的企业

通过分析商务部、承包商协会发布的海外工程承包合同数据,可以识别出以下几类企业:

在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有项目落地的工程企业:如中国电建、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等; 具备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能力的EPC总承包商:如中国能建、中工国际等; 在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如电力设备企业(特变电工)、通信设备企业(华为、中兴)等。

这些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稳定的项目收入,还通过技术输出和品牌建设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中国电建与中工国际的国际化路径

1. 中国电建(PowerChina)

中国电建是中国最大的电力工程承包商之一,长期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市场。其在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地承接了大量水电、火电、风电、光伏等项目,形成了“投资+建设+运营”的综合模式。

2023年数据:海外新签合同额约1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带一路”项目占比超过70%; 核心优势:强大的融资能力、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合作; 投资价值: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加速,中国电建在新能源领域的海外项目将持续增长。 2. 中工国际(Sinoma)

中工国际是中国机械工业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专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尤其在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2023年数据:海外工程收入占比超过80%,在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均有项目落地; 核心优势:项目经验丰富、技术适配性强、本地化运营能力强; 投资价值:公司通过“工程+产业”模式,逐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未来趋势与投资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绿色“一带一路”加速推进:环保、低碳、可再生能源项目将成为重点; 数字化转型推动工程承包升级:BIM、智慧工地、远程运维等新技术将提升项目效率; 本地化合作成为主流:与东道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将更加紧密; 风险防控机制日益完善:地缘政治、汇率波动、法律合规等风险需加强管理。 投资建议: 关注细分领域龙头:如新能源、通信、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等; 重视项目履约能力:优先选择在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有成功案例的企业; 结合财务数据与项目数据:综合分析企业营收结构、毛利率、海外收入占比等指标; 政策与行业研究结合:关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导向、区域合作机制变化。

六、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发展机遇。通过深入分析“贸易数据+海外工程承包”信息,投资者和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具有成长潜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深化,更多中国企业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商务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统计公报》(2023) 海关总署《2023年中国外贸数据报告》 中国电建、中工国际、中国铁建等上市公司年报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关于“一带一路”合作进展的公开资料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CHINCA)行业分析报告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