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不如买基金”?我实盘对比1年,结果颠覆认知

“炒股不如买基金”?我实盘对比1年,结果颠覆认知缩略图

标题:“炒股不如买基金”?我实盘对比1年,结果颠覆认知

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炒股不如买基金”几乎成了近年来流传最广的一句投资金句。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投资者在股市中摸爬滚打后得出的“血泪经验”。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主动型基金,因其专业管理、分散风险、门槛低等优点,被广泛推荐为普通投资者更优的选择。

但作为一个热爱投资、喜欢实证的人,我始终对这句话抱有怀疑。为了验证“炒股不如买基金”是否真的成立,我决定用一年时间进行实盘对比实验:一边炒股,一边定投基金,最终看谁的收益更高。这一年的经历,让我对投资有了全新的认知,也颠覆了我此前对“炒股”和“基金”的一些固有看法。

一、实验设计:炒股 vs 基金定投

1.1 投资目标与时间设定

时间:2024年1月1日 – 2024年12月31日(为期1年) 本金:各投入5万元,总计10万元 投资方式炒股账户:自主选股、择时买卖,以价值投资为主,兼顾趋势交易。 基金账户:每月定投3000元,组合配置:沪深300指数基金(50%)、中证500指数基金(30%)、一只优质主动型基金(20%)

1.2 投资逻辑说明

炒股部分:我并非短线交易者,选股逻辑以基本面为主,关注公司财报、行业前景、估值水平,同时也会参考技术面进行择时操作。目标是跑赢市场平均水平。 基金部分:采用经典的定投策略,避免择时风险,分散波动,追求长期稳健增长。

二、市场背景:2024年A股整体表现

回顾2024年的A股走势,整体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

第一季度:受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影响,市场情绪低迷,主要指数震荡下跌。 第二季度:政策利好频出,特别是“稳增长”政策发力,市场逐步回暖。 第三季度:科技、新能源板块反弹明显,但消费、金融表现一般。 第四季度:年末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市场迎来一波年末行情。

整体来看,2024年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约12%,中证500指数上涨15%,创业板指上涨18%。市场整体处于温和上涨阶段,属于中性偏乐观的行情。

三、实盘操作回顾与收益对比

3.1 炒股账户表现

操作回顾: 年初建仓:主要布局消费、医药、科技、新能源等赛道,持仓以中长期为主。 年中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减仓部分估值偏高的消费股,转而加仓低估值的券商、基建类个股。 择时操作:全年共进行约15次交易,平均持股周期为2-3个月,最长持仓超过6个月。 收益情况: 初始资金:50,000元 年末市值:68,500元 年化收益率37%

其中,表现最好的个股为某新能源车产业链公司,涨幅达85%;最差的是一只消费股,全年下跌12%,但整体组合控制得当,风险分散较好。

3.2 基金账户表现

操作回顾: 定投计划:每月3000元,按比例分配到沪深300ETF、中证500ETF、以及某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型基金。 持仓结构:全年未做调仓,保持稳定配置。 收益情况: 初始资金:50,000元(加上12个月定投共86,000元) 年末市值:96,200元 年化收益率11.8%

其中,沪深300ETF全年涨幅约12%,中证500ETF涨幅约15%,主动型基金表现略好,全年涨幅约17%,整体收益稳健。

四、对比分析:炒股真的不如买基金?

从数据来看,炒股账户的年化收益率远高于基金账户(37% vs 11.8%),这似乎颠覆了“炒股不如买基金”的传统认知。

但这是否意味着炒股更好呢?答案并不简单。

4.1 炒股的优势与风险

优势

灵活性强:可以主动调整持仓结构,抓住阶段性机会。 收益潜力大:在牛市或结构性行情中,选股能力强的投资者可以大幅跑赢市场。 心理满足感:亲自操作、独立决策带来的成就感。

风险

择时难度高:市场波动大,择时失误容易造成亏损。 情绪干扰大:贪婪与恐惧容易导致非理性操作。 信息不对称:普通投资者难以获取一手信息,容易被误导。

4.2 基金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专业管理:基金经理具备专业分析能力和资源,选股能力更强。 风险分散:基金投资多个标的,降低个股黑天鹅风险。 省心省力:适合没有时间研究市场的投资者。

局限

收益上限低:多数基金难以持续大幅跑赢市场。 管理费用高:主动型基金收取管理费,长期拉低收益。 风格漂移风险:基金经理换人或风格变化,可能导致收益波动。

五、我的思考与总结

这场为期一年的实盘对比,让我对“炒股不如买基金”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5.1 炒股可以跑赢基金,但前提是……

炒股要跑赢基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扎实的投资知识:了解财务报表、行业逻辑、估值方法。 良好的心态管理:不被市场情绪左右,坚持纪律。 持续的学习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策略。 足够的时间投入:炒股不是“躺赚”,需要花时间研究和复盘。

如果缺乏这些能力,炒股很容易亏损,甚至不如基金。

5.2 基金适合大多数人,但也有天花板

基金确实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尤其是没有时间精力研究市场的人。它提供了一种“被动投资、稳健增长”的方式,适合长期持有。

但基金也有明显的天花板:

在市场整体上涨时,基金收益稳定但难以爆发; 主动型基金依赖基金经理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定投虽然省心,但无法捕捉结构性行情中的超额收益。

六、结论:炒股还是买基金?取决于你!

这场实盘对比并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炒股和基金各有优劣,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相应的投资能力与心理素质。

如果你:

有时间学习投资知识; 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决策; 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追求更高收益;

那么,炒股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如果你:

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市场;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更看重资产的稳健增长;

那么,基金定投依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选择

七、未来计划

这次实验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投资方向:

继续炒股:作为兴趣与能力提升的途径,保持每年适度的资金投入。 基金定投继续进行: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追求长期稳健收益。 学习与总结:将炒股与基金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攻守兼备”的投资策略。

投资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炒股和基金,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相辅相成。

最后,我想说:

“炒股不如买基金”这句话,放在大多数普通人身上是对的,但放在具备投资能力、愿意持续学习的人身上,未必成立。

投资的本质,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是炒股不好,也不是基金不好,而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驾驭它。

愿你在投资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