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抱团”方向变了,A股新核心资产是谁?

公募基金“抱团”方向变了,A股新核心资产是谁?缩略图

公募基金“抱团”方向变了,A股新核心资产是谁?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在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上,出现了明显的风格转换。过去几年,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消费、医药、互联网等核心资产曾是公募基金争相抱团的对象,推动了相关板块的持续上涨。然而,随着经济周期的演变、政策导向的调整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公募基金的“抱团”方向正在发生转变,A股市场的新核心资产逐渐浮出水面。


一、从“旧核心”到“新核心”:公募基金投资逻辑的变迁

在过去十年中,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茅指数”股票成为公募基金的“香饽饽”。这类资产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良好的现金流、较高的行业壁垒和长期的成长性,尤其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公募基金对其的持仓比例不断攀升,形成了明显的“抱团取暖”现象。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政策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曾经的“核心资产”开始面临估值过高、盈利增速放缓的问题。2022年之后,公募基金逐步减持消费类资产,转而将目光投向更具成长性和政策支持的方向。

这一转变背后,反映出公募基金投资逻辑的深刻变化:从“追求稳定增长”转向“挖掘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机遇”。


二、新核心资产的特征:政策驱动、产业升级与估值优势

所谓“新核心资产”,并非单一行业或个股的代称,而是一类具备长期成长潜力、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具备技术壁垒和产业优势的资产集合。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以下几个方向正逐步成为公募基金的重点布局对象:

1. 高端制造与科技自主可控

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公募基金也开始加大对这些领域的配置,尤其是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政策推动下,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正在崛起。

例如,中芯国际、北方华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新核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新能源与碳中和相关产业

尽管新能源板块在2022年经历了较大调整,但其长期成长逻辑依然清晰。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国内政策持续加码、海外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相关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环节,也成为公募基金关注的重点。例如,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恩捷股份等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3.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公募基金也开始加大对AI算力、芯片、算法平台、数据服务等领域的投资。

例如,昆仑万维、科大讯飞、寒武纪、中科曙光等企业在AI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成为新核心资产的代表。

4. 国防军工与国家安全相关产业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国家安全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军工、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投资价值逐渐显现。公募基金对军工电子、航空发动机、卫星通信等子行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例如,中航沈飞、航发动力、紫光国微等企业,正在成为基金持仓的新宠。


三、为何“新核心资产”更具吸引力?

相较于传统消费类资产,新核心资产之所以受到公募基金青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政策支持力度大

新核心资产大多处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例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端制造、发展数字经济,为相关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成长性更强

新核心资产普遍处于行业成长期,具备较高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潜力。与消费类资产相比,这些企业未来几年的盈利增长空间更大,估值修复动力更强。

3. 估值更具吸引力

经历过去几年的调整,许多新核心资产的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低位,具备较好的性价比。尤其是在市场风格切换的背景下,资金更容易流向低估值、高成长的资产。

4. 全球竞争格局优化

在“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实现了突破,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这种技术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是传统资产难以比拟的。


四、公募基金如何布局“新核心资产”?

随着市场风格的切换,公募基金的持仓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从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度基金持仓来看,以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 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中,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板块占比明显提升
  • 部分基金开始减持白酒、医药等传统消费板块,转而加仓科技制造类资产
  • 主题型基金(如半导体、新能源、AI)发行热度回升,显示市场对新核心资产的认可度提升
  • 量化基金和指数基金也开始向新经济板块倾斜,如中证芯片、中证军工等指数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此外,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强调“产业趋势投资”,即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来构建投资组合,而非单纯依赖财务指标筛选标的。


五、挑战与风险:新核心资产的不确定性

尽管新核心资产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与风险:

  • 政策变化风险:部分新兴产业依赖政策支持,若政策力度减弱,可能影响行业发展节奏;
  • 技术替代风险:科技行业更新迭代快,企业若不能持续创新,可能面临被替代风险;
  • 估值波动风险:部分新核心资产仍处于成长初期,估值波动较大,需警惕市场情绪变化带来的回调;
  • 国际竞争压力: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来自美国、欧洲等地的竞争压力。

因此,投资者在布局新核心资产时,应注重行业景气度、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估值水平的综合判断,避免盲目追高。


六、结语:A股核心资产正在重构

从“茅指数”到“新核心资产”,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正在发生深刻重构。这一变化不仅是市场风格的切换,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缩影。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和政策红利的释放,新核心资产有望成为推动A股市场长期向上的重要力量。

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新核心资产的投资机会,不仅是对市场趋势的响应,更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提前布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结构性机会中实现价值成长,将成为公募基金和广大投资者的共同选择。


(全文约1,500字)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