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无人机物流获批,亿航智能eVTOL适航证背后的投资逻辑

顺丰无人机物流获批,亿航智能eVTOL适航证背后的投资逻辑缩略图

顺丰无人机物流获批,亿航智能eVTOL适航证背后的投资逻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物流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物流配送的模式。2024年,中国物流巨头顺丰集团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无人机物流项目正式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标志着中国无人机物流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与此同时,亿航智能(EHang)也宣布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获得了适航证,这不仅意味着其技术实力得到权威认可,也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这两则消息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投资逻辑。本文将从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市场前景和企业战略等维度,深入剖析顺丰无人机物流获批和亿航智能eVTOL适航证背后的投资价值。

一、政策支持:低空经济迎来政策红利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无人机和eVTOL等新兴产业。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推动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等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随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各地政府纷纷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顺丰无人机物流项目的获批,正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实现的。此前,由于空域管理严格、法规不完善,无人机物流在国内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而如今,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无人机配送已具备商业化运营的基础条件。

同样,亿航智能获得eVTOL适航证,也得益于国家对新型交通工具的审慎开放。适航证是eVTOL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代表着国家对其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的认可。亿航成为国内首批获得适航证的企业之一,为其未来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技术突破:从概念到落地的关键一步

顺丰在无人机物流领域的技术积累由来已久。早在2018年,顺丰就成立了子公司丰鸟科技,专注于大型物流无人机的研发与应用。此次获批的项目,主要是基于其自主研发的FH-98大型无人机,具备载重1.5吨、航程500公里的能力,适用于偏远地区、山区、海岛等传统物流难以覆盖的区域。

顺丰的FH-98无人机已经在多个试点区域完成了实际运营测试,如在四川、云南等地成功实现了山区药品、快递的快速配送。这种“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亿航智能作为全球领先的eVTOL制造商,其旗舰产品EH216-S已经完成多次载人飞行测试。EH216-S采用多旋翼设计,具备垂直起降、自动导航、智能避障等功能,适用于城市短途通勤、旅游观光、紧急救援等场景。获得适航证后,亿航有望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运营,成为中国首家实现eVTOL商业化的公司。

从技术角度看,顺丰和亿航分别代表了空中物流和空中出行两个方向的技术突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具备可扩展的商业化路径。

三、市场前景:千亿级蓝海市场正在打开

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化国家,其低空经济潜在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无人机物流和eVTOL分别占据重要份额。

以顺丰无人机物流为例,其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和高时效性需求的物流场景。根据顺丰披露的数据,其无人机配送成本仅为传统地面运输的三分之一,而效率提升超过50%。尤其在医疗急救、应急救灾等场景中,无人机配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亿航智能的eVTOL则瞄准城市通勤市场。以北京为例,平均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而eVTOL有望将这一时间缩短至20分钟以内。随着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重,eVTOL将成为高端出行的重要补充。此外,eVTOL还可用于城市观光、警务巡逻、空中急救等多个领域,应用场景极为广泛。

从投资角度看,这两个领域都具备“蓝海市场+技术壁垒+政策支持”的特征,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四、投资逻辑:谁将从中受益?

1. 顺丰控股(002352.SZ)

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顺丰在无人机物流领域的布局,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在偏远地区的服务能力,也有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顺丰可以通过无人机网络构建“空中+地面”的立体物流体系,提升整体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从财务角度看,虽然短期内无人机项目投入较大,但长期来看,其边际成本将显著下降,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顺丰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无人机物流服务,带动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2. 亿航智能(EHG)

亿航智能作为eVTOL领域的先行者,其适航证的获得标志着其产品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目前,亿航已与多家地方政府、旅游公司、城市运营商达成合作意向,未来有望在多个城市部署eVTOL运营网络。

此外,亿航的商业模式也较为清晰:初期以设备销售为主,后期转向“空中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通过租赁、运营分成等方式实现持续盈利。随着eVTOL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亿航有望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生态的重要参与者。

3. 产业链相关企业

除了顺丰和亿航,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将受益。例如:

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无人机和eVTOL提供高性能电池; 导航与控制系统供应商:如四维图新、北斗星通等,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服务; 低空运营平台与空管系统:如中电科、航天电子等,参与低空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如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参与eVTOL起降场、充电站等设施建设。

五、风险与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但低空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

空域管理复杂: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空域资源,仍需政策和技术的协同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eVTOL和无人机物流需要配套的起降点、充电站、空管系统等,建设周期较长; 公众接受度问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和噪音问题仍需进一步验证; 商业模式验证:目前低空经济尚处于早期阶段,盈利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结语

顺丰无人机物流项目的获批和亿航智能eVTOL适航证的获得,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次不可忽视的产业机遇。

未来,随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商业化路径的清晰,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业绩爆发期。而顺丰和亿航作为行业标杆,其发展路径和投资逻辑值得持续关注。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的多重驱动下,低空经济或将重塑未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