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计划”:格力电器“混改”中的“激励陷阱”

员工持股计划”:格力电器“混改”中的“激励陷阱”缩略图

员工持股计划:“格力电器”混改中的“激励陷阱”

在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其混改过程中引入了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简称ESOP),被视为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一计划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逐渐演变为“激励陷阱”,引发了广泛讨论。本文将从格力电器混改的背景出发,分析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探讨其在激励机制上的利弊,并指出其潜在风险与改进方向。

一、格力电器混改背景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引入

格力电器原为珠海市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2019年完成混改后,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瓴资本通过受让格力集团所持股份,成为格力电器最大单一股东,标志着格力从国有控股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转变。此次混改不仅涉及股权结构的调整,更被视作公司治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改革的重要契机。

在此背景下,格力电器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旨在通过让核心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增强员工与企业利益的绑定,提升员工积极性与归属感。该计划覆盖范围广泛,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持股价格具有一定的优惠性,体现了公司对人才的重视。

二、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与初衷

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设计初衷良好,其核心目标在于:

增强员工归属感与责任感:通过持股,员工从“打工者”转变为“合伙人”,在心理层面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 激励核心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尤其在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留住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推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股东结构,避免“一股独大”,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

从理论上讲,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双赢机制,既有助于企业稳定发展,也有助于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红利。

三、从“激励”到“陷阱”:员工持股计划的风险与问题

尽管初衷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形成了所谓的“激励陷阱”。

1. 持股门槛与收益不对等

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较高,而普通员工参与度较低。这种“精英持股”的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激励关键人才,却也可能加剧内部收入差距,削弱普通员工的公平感与积极性。

此外,持股价格虽然低于市场价,但员工需自筹资金购买,存在一定财务压力。若股价下跌,员工不仅无法获得预期收益,还可能面临亏损风险,从而形成“激励变负担”的局面。

2. 业绩考核机制不透明,激励效果有限

员工持股计划通常与业绩挂钩,以确保激励与绩效相匹配。然而,格力电器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员工反映考核机制不够透明,导致部分员工虽积极参与持股计划,但最终因业绩目标难以达成而无法获得预期回报。这种“看得见的激励,摸不着的收益”现象,削弱了员工对计划的信任。

3. 退出机制不完善,流动性风险高

员工持股计划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退出机制的设计。格力电器的持股计划在锁定期结束后,员工如何变现、是否允许转让、是否存在回购机制等问题缺乏明确安排。一旦市场环境变化或股价波动,员工可能面临“套牢”风险,无法及时退出,反而成为一种“隐形惩罚”。

4. 与公司战略脱节,短期导向明显

有观点认为,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过于强调短期激励,而忽视了长期战略目标的绑定。例如,在推动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等长期战略方面,持股计划未能有效引导员工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反而可能促使员工更关注短期业绩表现,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

四、案例对比与国际经验借鉴

与格力电器相比,国际上一些成熟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更具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例如:

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ESOP):通过税收优惠、信托机制和完善的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既能获得长期收益,又能实现资产配置的多样化。 华为的虚拟受限股制度:虽然不涉及实际股权,但通过高分红和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的深度绑定。

这些经验表明,成功的员工持股计划不仅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还需要与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和员工心理预期高度契合。

五、反思与建议:如何避免“激励陷阱”

要真正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避免其沦为“陷阱”,格力电器及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优化持股结构,扩大覆盖面

在保障核心人才激励的同时,应适度扩大普通员工的持股范围,提升整体员工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避免“少数人持股、多数人观望”的局面。

2. 完善考核与沟通机制

建立科学、透明的绩效考核体系,让员工清楚了解持股计划的收益逻辑和实现路径。同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反馈计划执行效果,增强信任感。

3. 建立灵活的退出机制

制定明确的锁定期、退出方式及回购机制,确保员工在面临风险时有合理的退出渠道,降低持股的不确定性与财务压力。

4. 强化长期导向,与战略目标绑定

将持股计划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例如设立与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目标挂钩的激励条款,引导员工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是其混改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企业从传统国企向现代治理结构转型的努力。然而,制度设计上的不完善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使得这一计划在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激励陷阱”的特征。要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共赢,格力电器乃至其他国企在推进混改时,必须在制度设计上更加精细,在执行过程中更加透明,在战略导向上更加长远。

员工持股计划不应只是一次性的“福利分配”,而应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只有真正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翁”,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与价值共创。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