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设备股现在还能上车吗?

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设备股现在还能上车吗?缩略图

“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设备股现在还能上车吗?

近年来,“国产替代”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受国际形势、地缘政治及技术封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产替代进程明显提速。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环节,半导体设备行业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国产替代”加速的大背景下,半导体设备股是否仍具备投资价值?现在是否还适合“上车”?本文将从行业趋势、政策环境、市场表现及投资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国产替代”的背景与意义

“国产替代”指的是在关键技术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逐步替代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半导体设备作为半导体制造的“工业母机”,其国产化率直接决定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国内晶圆制造设备的国产化率约为20%左右,封装测试设备略高,但也远低于美日韩等半导体强国。在高端光刻机、刻蚀机、沉积设备等领域,ASML、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等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不断加码,以及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国家层面对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无论是“十四五”规划中对高端装备的强调,还是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设备企业的持续投入,都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

1. 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来看,2023年下半年开始,行业逐步走出下行周期,进入温和复苏阶段。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同比增长15%以上,达到11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设备采购需求持续旺盛。

2. 国产设备厂商快速成长

在政策、资本、市场三重驱动下,一批国产设备厂商迅速崛起。例如:

  • 中微公司(688012.SH):在等离子体刻蚀设备领域已实现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
  • 北方华创(002371.SZ):涵盖刻蚀、沉积、热处理等多类设备,产品线覆盖广泛;
  • 芯源微(688037.SH):专注于涂胶显影设备,已在部分客户中实现替代;
  • 精测电子(300567.SZ):在检测设备领域逐步突破;
  • 华海清科(688120.SH):专注于CMP(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这些企业在多个关键设备环节实现了技术突破,逐渐获得国内主流晶圆厂的认可,为国产替代奠定了基础。

3. 下游晶圆厂扩产带动设备需求

随着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本土晶圆厂持续扩产,对设备的采购需求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资本开支同比增速超过20%,其中设备投资占比超过60%。这一趋势为国产设备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投资逻辑与风险分析

1. 投资逻辑

(1)国产替代趋势明确,成长空间广阔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提升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晶圆厂在设备采购时,已逐步向国产设备倾斜,尤其是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领域,国产设备厂商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向14nm、7nm等先进制程迈进,设备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从“十四五”规划到《中国制造2025》,再到大基金二期的持续投入,政策层面对于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此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布局半导体产业园区,推动设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3)估值修复预期强烈

经过2022年和2023年初的大幅调整,半导体设备板块整体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以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为代表的龙头公司PE(市盈率)已回落至30倍左右,具备一定安全边际。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和业绩兑现,估值修复预期增强。

2. 风险提示

(1)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半导体设备技术门槛极高,部分核心设备仍依赖进口。国产设备厂商在研发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瓶颈,导致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2)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设备企业数量增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细分领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价格战等现象,影响盈利能力。

(3)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尽管国内替代趋势明确,但若国际形势缓和,海外设备厂商可能重新加大在华市场投入,对国产设备形成竞争压力。


四、现在还能“上车”吗?

从当前时点来看,半导体设备股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需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判断:

1. 市场位置:处于周期底部回升阶段

半导体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023年是行业调整期,2024年进入复苏阶段。设备作为资本开支的先行指标,往往在行业底部率先反弹。当前设备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2. 成长性:国产替代仍处于加速期

虽然部分设备厂商已实现国产替代,但整体替代率仍较低,未来几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国产存储、成熟制程代工、先进封装等领域,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

3. 个股选择:龙头公司更具优势

建议重点关注技术实力强、产品线丰富、客户基础稳定的龙头企业。例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芯源微等,具备较强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

4. 风险控制:避免追高,注重估值匹配

虽然行业前景向好,但在投资过程中仍需注意估值水平与业绩增速的匹配。建议采用定投或分批建仓的方式,控制波动风险。


五、结语

“国产替代”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尽管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从政策、市场、技术等多个维度来看,国产设备企业具备长期成长潜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半导体设备股并非“过去式”,而是“进行时”。在当前估值相对合理、行业景气度回升的背景下,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当然,投资需理性,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市场节奏,精选标的、控制仓位,方能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稳中求胜。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