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哪些零部件公司最受益?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哪些零部件公司最受益?缩略图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哪些零部件公司最受益?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正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特斯拉的Optimus(擎天柱)、波士顿动力的Atlas、中国的优必选Walker系列等,都在不断刷新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而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产业生态的完善,人形机器人正迎来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拐点。

据多家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美元;高盛则认为,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万亿美元级市场。随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上游零部件供应链将率先受益,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本文将围绕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核心技术模块,分析哪些零部件公司最有可能在这一轮产业浪潮中脱颖而出。


一、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构成与技术挑战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技术模块主要包括:

  1. 驱动系统(执行器)
  2. 感知系统(传感器)
  3. 控制系统(芯片与算法)
  4. 能源系统(电池与电源管理)
  5. 结构件与外壳

其中,驱动系统和感知系统是决定机器人运动能力与智能化水平的核心模块。而这些模块背后,涉及多个零部件厂商的技术与产品。


二、驱动系统:机器人“肌肉”的核心供应商

驱动系统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灵活运动的基础,通常由电机、减速器、伺服系统组成。这些部件决定了机器人关节的精度、响应速度和负载能力。

1. 伺服电机与谐波减速器

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是驱动系统的关键组件。其中,谐波减速器因其体积小、精度高、传动比大,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的首选。

  • 绿的谐波(股票代码:688017)是中国领先的谐波减速器厂商,已进入多家协作机器人厂商供应链,未来有望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 埃斯顿(002747)是国内领先的伺服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
  • 汇川技术(300124)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方面具备深厚积累,其产品已在工业机器人中广泛应用。

此外,日本纳博特斯克(Nabtesco)和住友重机械(Sumitomo)等国际厂商在高精度减速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内厂商正在加速替代。

2. 线性执行器与空心杯电机

特斯拉Optimus采用的是一种线性执行器方案,具备更高的响应速度和精度。空心杯电机则是执行器中的关键部件,具有高效率、低惯性等优点。

  • 鸣志电器(603728)是国内空心杯电机的代表企业,产品已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具备切入机器人执行器供应链的潜力。
  • 鼎智科技(873593)专注于精密电机及驱动系统,近年在空心杯电机领域持续突破。

三、感知系统:机器人“感官”的核心供应商

感知系统是机器人实现环境交互和智能决策的基础,主要包括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激光雷达等。

1. 视觉与3D感知

  • 奥普光电(002338)是国内光学成像与光电探测领域的领先企业,其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视觉系统。
  • 韦尔股份(603501)作为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其子公司豪威科技在车载与工业视觉领域已有深厚积累。
  • 炬光科技(688167)专注于激光雷达与光学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与机器人领域。

2. 力觉与触觉传感器

  • 柯力传感(603662)是中国应变式传感器的龙头企业,产品可用于机器人关节力检测。
  • 汉威科技(300007)在压力、气体、温度等传感器方面具备优势,未来有望拓展至机器人触觉系统。

3. 惯性导航与姿态感知

  • 星网宇达(002829)专注于惯性导航系统,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姿态控制。
  • 航天电子(600879)在惯性测量单元(IMU)方面具备深厚技术积累,是军工与民用市场的双料龙头。

四、控制系统:机器人“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核心

控制系统是人形机器人的“中枢神经”,包括主控芯片、运动控制算法、操作系统等。

1. 主控芯片与AI芯片

  • 寒武纪(688256)是国内AI芯片的代表企业,其产品可用于机器人视觉与控制。
  • 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在边缘AI芯片领域表现突出,已被多家智能汽车与机器人厂商采用。
  • 华为海思寒武纪芯驰科技等在国产芯片替代方面具备潜力。

2. 运动控制与操作系统

  • 中科曙光中科可控等企业具备机器人操作系统与仿真平台的研发能力。
  • 科大讯飞(002230)在语音交互与人工智能方面具备优势,未来可拓展至机器人语音控制系统。

五、能源系统:机器人“心脏”的核心供应商

人形机器人对电池的要求极高,需要高能量密度、轻量化、快速充放电能力。

  • 宁德时代(300750)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其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 欣旺达(300207)在消费电子与储能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为机器人提供定制化电池的能力。
  • 亿航智能蔚来汽车等也在轻量化电池包设计方面有技术积累。

六、结构件与外壳:机器人“骨骼”的核心供应商

人形机器人对结构件的强度、轻量化、精度要求极高,涉及镁铝合金、碳纤维、3D打印等材料与工艺。

  • 拓普集团(601689)在轻量化结构件与一体化压铸方面具备优势。
  • 立讯精密(002475)在精密制造与结构件组装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 银邦股份(300337)专注于铝合金材料,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外壳与结构件。

七、投资建议与行业展望

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的临近,整个产业链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当前技术路径来看,驱动系统、感知系统和能源系统是未来最核心的增长点。具备技术壁垒和量产能力的零部件厂商,将优先受益于这一轮产业浪潮。

建议关注的细分赛道与公司:

细分领域 代表公司 核心产品/技术
谐波减速器 绿的谐波、埃斯顿 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
空心杯电机 鸣志电器、鼎智科技 线性执行器核心驱动部件
视觉与激光雷达 韦尔股份、炬光科技、奥普光电 CMOS传感器、激光雷达、光学系统
力觉与IMU传感器 柯力传感、星网宇达 关节力检测、姿态感知
AI芯片与控制系统 寒武纪、地平线 边缘计算芯片、运动控制算法
电池与能源系统 宁德时代、欣旺达 高能量密度电池、轻量化电池包
结构件与外壳 拓普集团、立讯精密 一体化压铸、精密制造

结语

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其量产不仅将重塑机器人产业格局,也将带动整个智能制造与高端制造的升级。在这场全球科技竞赛中,上游零部件企业是真正的“幕后英雄”。谁能在关键部件上实现突破,谁就能在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已来,风口已至。对于投资者而言,抓住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成长红利,将是分享人形机器人产业红利的最佳路径。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