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资产”崩塌后,如何重新定义“好公司”?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中所谓的“核心资产”概念曾一度风靡。以消费、医药、科技为代表的白马股被投资者奉为圭臬,被视为长期投资的标杆。然而,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调控的加强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不少曾经风光无限的“核心资产”公司遭遇了业绩下滑、估值回调甚至信任危机。这引发了市场对“好公司”标准的重新思考:当传统意义上的“核心资产”崩塌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好公司”?
一、“核心资产”的崛起与崩塌
“核心资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17年前后,彼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开始追求稳定、可预期的回报。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恒瑞医药、中国中免等为代表的一批公司,因其稳定的盈利能力、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良好的现金流,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仓股,被誉为“核心资产”。
这些公司在过去十年中普遍实现了估值和盈利的双升,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然而,随着2021年之后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紧张、监管趋严等因素叠加,这些公司中的不少开始出现增长乏力、政策风险加剧等问题。
以医药行业为例,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大幅压缩了药品价格,恒瑞医药等传统白马股业绩增速显著放缓,股价也大幅回调。再如消费行业,随着居民消费信心减弱、年轻人消费习惯转变,部分依赖传统渠道和品牌溢价的公司也开始遭遇增长瓶颈。
可以说,“核心资产”的崩塌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环境变化与企业自身转型能力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传统“好公司”标准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市场对“好公司”的定义往往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 盈利能力强:净利润高、毛利率高、现金流稳定;
- 行业龙头地位:市场份额高、品牌影响力强;
- 估值合理或被低估:PE、PB等指标处于历史低位;
- 管理层稳定、治理结构良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一致;
- 政策风险低:所处行业不受政策打压。
这些标准在特定阶段确实具有指导意义,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加速、技术迭代加快、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这些标准可能已经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
例如,一些传统行业龙头虽然盈利稳定,但在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冲击时反应迟缓;一些公司虽然账面盈利良好,但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容易受到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公司虽然估值低,但其商业模式已进入成熟甚至衰退期,增长空间有限。
三、新时代下“好公司”的新标准
在“核心资产”崩塌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好公司”的定义,从静态的财务指标转向更动态、更全面的价值评估体系。我们认为,新时代的“好公司”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具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技术壁垒、专利数量,更应体现在企业能否在复杂环境中持续创新、保持领先。例如,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全球布局,使其在新能源行业波动中仍保持强劲竞争力;而一些依赖政策红利或渠道垄断的企业则容易在变局中被淘汰。
2. 具备战略灵活性与转型能力
在不确定性增强的时代,企业的战略灵活性尤为重要。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战略方向、业务结构和组织架构的企业,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腾讯在游戏、广告、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持续布局,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应变能力。
3. 具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好公司”应具备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不仅在经济上行周期中表现良好,在经济下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例如,一些具有强议价能力、轻资产运营、高客户粘性的企业,如软件服务、云计算、高端制造等行业的公司,更能抵御周期波动。
4. 重视ESG与社会责任
随着投资者对ESG(环境、社会、治理)因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成为衡量其长期价值的重要指标。那些在环保、员工福利、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资金的青睐。
5. 具备全球化视野与能力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能力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建立品牌、布局产能、获取技术的企业,将更有机会在全球竞争中胜出。例如,小米、比亚迪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拓展,为其持续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四、重新定义“好公司”的投资逻辑
从投资角度来看,重新定义“好公司”意味着投资者需要从传统的“价值投资”向“成长价值投资”过渡。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应关注其成长潜力、创新能力、行业趋势和长期战略。
同时,投资者也应避免陷入“白马崇拜”的误区,即认为过去表现好的公司未来一定也会好。相反,应更注重企业的动态变化,关注其是否在适应变化、是否在持续进化。
此外,投资“好公司”不应局限于A股市场。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司选择在港股、美股上市,投资者应具备更开阔的视野,寻找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五、结语
“核心资产”的崩塌不是终点,而是反思与重构的起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再以过去的标准来衡量未来的“好公司”。真正的“好公司”,应是那些能够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变化中创造价值、在挑战中实现突破的企业。
重新定义“好公司”,不仅是为了寻找下一个投资标的,更是为了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与企业发展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企业、政府和市场机制都需要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更加理性、多元、可持续的价值评估体系。
未来属于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战略眼光和长期主义精神的企业。而我们,也需要用新的眼光去发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