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看好中国资产!北向资金加速布局什么方向?
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国际投行高盛集团在一份报告中明确表示,看好中国资产,并建议投资者增持中国股票,这一表态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即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机制流入A股市场的外资)也呈现出加速流入的态势。那么,北向资金究竟在加速布局哪些方向?背后又释放出哪些信号?
一、高盛为何看好中国资产?
作为全球顶尖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具有较强的风向标意义。在最新发布的市场报告中,高盛上调了对中国股市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并指出中国资产具备多重投资价值:
-
估值优势显著:相较于全球主要股市,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尤其是金融、消费、制造等传统行业板块,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中国政府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方面持续发力,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为资本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尽管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但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消费信心的回暖以及制造业投资的回升,市场对中国经济企稳的预期不断增强。
-
人民币资产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债券通、QFII扩容、ETF纳入互联互通等举措,提升了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便利性。
高盛的这一判断,无疑为全球投资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推动了北向资金加快布局中国资产的步伐。
二、北向资金加速流入,布局方向初现端倪
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以来,北向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尤其是在8月、9月,单月净流入金额均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创下年内新高。这与此前市场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悲观预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从具体持仓变化来看,北向资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 消费板块:复苏预期驱动布局
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一直是外资关注的重点。随着居民收入预期改善、消费场景恢复,北向资金明显加大了对食品饮料、家电、零售等消费板块的配置力度。
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龙头,以及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家电巨头,均出现外资持股比例上升的趋势。此外,像中国中免、上海机场等受益于消费回流和免税政策的标的,也成为外资重点布局对象。
2. 新能源与碳中和相关板块:结构性机会突出
尽管新能源板块在2023年经历了一波调整,但其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长期价值依然被外资看好。北向资金在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方向持续加仓。
例如,宁德时代、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龙头企业均获得北向资金持续增持。同时,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碳交易、绿色金融等相关概念也受到外资关注。
3. 科技与高端制造: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主线明确
在中美科技博弈持续的背景下,中国科技自主可控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北向资金也开始关注半导体、人工智能、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
虽然部分外资对短期地缘政治风险仍持谨慎态度,但长期来看,科技自主替代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像中芯国际、北方华创、大疆创新等企业背后的A股标的,逐渐成为外资配置的重点。
4. 金融地产:估值修复预期增强
金融板块方面,北向资金开始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银行股和保险股,如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等。这些标的在经济企稳预期下,具备较强的防御性和配置价值。
而在房地产板块,随着“白名单”房企融资政策的放松、限购政策的逐步松绑,部分外资开始试探性布局头部优质房企,如万科A、保利发展等。
三、北向资金布局背后的逻辑分析
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政策环境、市场估值以及全球资产配置格局的综合判断。具体来看:
-
全球资产再平衡需求上升: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流动性趋于宽松,全球资金开始重新寻找高收益资产。中国股市估值偏低、政策支持明确,成为资金配置的优选。
-
中美利差收窄,汇率风险下降:人民币汇率在2023年一度承压,但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风险下降。
-
中国资产“补仓”效应显现:此前由于地缘政治、疫情等因素,外资一度大幅减仓中国资产。当前随着市场情绪回暖,外资存在“补仓”需求,推动资金回流。
-
结构性机会明确,行业轮动清晰:北向资金更偏好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盈利稳定的行业,而非短期博弈型题材。这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趋势高度契合。
四、未来展望:外资将持续加仓中国资产?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北向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原因包括:
-
中国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仍偏低:目前A股在全球主要指数中的权重与其经济体量仍不匹配,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市场普遍预期将有更多稳增长政策出台,为资本市场注入动能。
-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和参与度加深:随着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加深,其配置行为将更加理性、长期化。
当然,也需警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地缘政治摩擦等,可能对北向资金流动造成扰动。
结语
高盛的“超配”中国资产判断,不仅是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而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则是这一判断的市场体现。从布局方向来看,外资正聚焦消费复苏、新能源转型、科技自主、金融地产等具备长期逻辑的板块,显示出其对中国结构性机会的深刻理解。
未来,在政策、经济、估值等多重因素的支撑下,中国资产有望迎来更多外资的长期配置,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走向成熟与国际化。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紧跟外资布局节奏、把握结构性主线,将是未来投资的重要策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