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突破34年新高!A股为何滞涨?

日本股市突破34年新高!A股为何滞涨?缩略图

日本股市突破34年新高!A股为何滞涨?

2024年,日本股市迎来历史性时刻。日经225指数在多年沉寂后终于突破34年来的高点,重拾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时期的辉煌。这一突破不仅是对日本经济复苏的肯定,也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A股市场——尽管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基本面稳健,A股却长期在3000点上下徘徊,始终未能实现持续性的突破。为何日本股市能屡创新高,而A股却陷入“滞涨”困境?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日本股市为何能屡创新高?

1. 货币政策的长期宽松与转向

日本央行长期以来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失去的三十年”所遗留的通缩顽疾。近年来,随着全球通胀压力上升,日本央行开始逐步调整政策,但其宽松基调依然延续。这种政策环境为股市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撑。

此外,日本央行通过购买ETF等手段直接入市,稳定市场信心,缓解波动,为股市提供了“隐形托底”。同时,日本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现金储备,股息回报率较高,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回流。

2. 企业盈利改善与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机械等出口导向型行业中,受益于日元贬值和全球需求回升,企业利润大幅增长。此外,安倍经济学推动的“三支箭”政策虽未完全奏效,但其对企业治理、女性就业、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改革,为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普遍重视股东回报,近年来纷纷提高分红比例和股票回购,这直接提升了股市的吸引力。根据日本交易所集团数据,2023年日本上市公司股票回购金额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重要动力。

3. 国际资本的青睐

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日本股市的估值相对偏低,叠加高股息率,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元走弱,使得资金开始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市场。日元贬值也使得以美元计价的日本资产更具吸引力,外资持续增持日本股票。


二、A股为何长期滞涨?

1. 结构性问题突出

尽管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增长稳定,但A股市场仍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例如,IPO制度、退市机制不健全,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缺乏持续盈利能力;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比过高,市场情绪化严重,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非理性行为。

此外,A股市场的定价机制尚不完善,部分板块估值虚高,而优质资产却长期被低估。例如,银行、保险等传统蓝筹股估值偏低,而一些题材股、概念股却屡屡被炒作,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 政策预期不明与监管波动

A股市场对政策高度敏感,但近年来政策调整频繁、预期不明,导致市场信心不足。例如,对互联网平台、教育、房地产等行业的强监管,短期内虽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但也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投资者对未来政策走向缺乏稳定预期,导致资金观望情绪浓厚。

此外,监管层在推动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完善等方面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改革节奏和执行力度仍有待提升,市场对制度变革的信心尚未完全建立。

3. 外部环境与市场情绪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中美关系波动、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不小压力。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以及美元走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间接压制了A股的表现。

同时,国内经济增长面临转型压力,传统行业增速放缓,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足够支撑,导致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出现分歧。加上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问题的拖累,进一步抑制了投资者信心。


三、对比分析:制度、文化与市场环境差异

1. 投资者结构差异

日本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占比极高,外资持股比例也较高,市场更趋理性。相比之下,A股市场中散户占比仍然较高,市场情绪化特征明显,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和短期波动。

2. 公司治理与回报机制

日本企业普遍重视股东回报,分红和回购机制较为成熟,形成了“盈利—分红—投资”的良性循环。而A股中,部分企业分红意愿不强,甚至长期不分红,“铁公鸡”现象较为普遍,削弱了市场的投资价值。

3. 市场文化与制度建设

日本资本市场历史悠久,制度完善,监管透明度高,投资者保护机制健全。而A股市场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监管不断加强,但在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四、未来展望:A股如何破局?

1. 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市场结构

应加快推进退市制度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优化投资者结构,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如养老金、保险资金、外资等,逐步降低散户主导的市场波动。

2. 强化企业治理,提升回报能力

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稳定的分红机制,提升股东回报意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提升盈利能力;引导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稳定政策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监管层应加强政策沟通,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避免“运动式”监管,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推动改革的同时,注意节奏与节奏的协调,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度冲击。

4. 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流入

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互联互通机制深化;提升A股在国际指数中的权重;优化外资准入机制,降低投资门槛,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


结语

日本股市的强势突破,反映了其在政策、企业盈利、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而A股之所以长期滞涨,既有制度层面的短板,也有市场文化、投资者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未来,A股要实现突破,必须从制度建设、企业治理、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发力,构建一个更加成熟、理性、开放的资本市场。只有这样,A股才能真正摆脱“3000点魔咒”,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