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能跑赢大盘?

炒股的人,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能跑赢大盘?缩略图

炒股的人,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能跑赢大盘?

在股市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股民都坚信自己能够跑赢大盘。即使在市场整体下跌、多数投资者亏损的情况下,仍有大量散户自信满满地认为,只要自己操作得当,就能在市场中赚到钱,甚至实现“超越大盘”的目标。这种心理现象背后,既有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支撑,也与人性、信息获取方式、投资经验等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为什么炒股的人总觉得自己能跑赢大盘?


一、过度自信心理作祟

“过度自信”是行为金融学中最常见的心理偏差之一。研究表明,超过80%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投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这种现象在股市中尤为明显。

炒股者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归咎于市场环境、政策变化或运气不佳。例如,当他们买入一只股票后股价上涨,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判断准确;而如果亏损,则会归因于“市场太差”或“主力洗盘”。这种“赢了归自己,输了怪市场”的心理模式,使得他们不断强化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此外,许多散户在入市初期往往有过短暂的盈利经历,这种“甜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容易将偶然的成功误认为是能力的体现,从而产生“我可以战胜市场”的错觉。


二、信息过载与选择性记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股民每天都能接触到海量的财经新闻、股评、短视频、直播等内容。这些信息往往充满情绪化和主观判断,很容易影响投资者的判断。

例如,当某位“股神”在直播间高呼某只股票要大涨,而恰好这只股票随后真的上涨,那么听众就会记住这次“神预测”,却忽略了这位“股神”此前多次预测失败的经历。这种“选择性记忆”导致投资者对信息的判断出现偏差,进而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更准确、判断更正确。

同时,投资者还容易受到“幸存者偏差”的影响。他们只看到那些成功者的故事,比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却忽略了市场上大量亏损甚至爆仓的失败案例。于是,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多看信息、多研究技术指标,就能成为下一个“股神”。


三、技术分析与自我掌控感

许多散户投资者热衷于使用技术分析工具,如K线图、均线、MACD、成交量等指标,试图通过图表来预测市场走势。虽然技术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识别市场情绪和趋势,但其本质上并不具备绝对的预测能力。

然而,当投资者通过技术分析做出买入或卖出决策并获得盈利时,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掌控感”和“成就感”。这种掌控感让他们误以为自己真的掌握了市场的规律,从而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跑赢大盘。

此外,技术分析往往具有一定的“自证性”——即当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个技术指标时,他们的行为会共同影响市场走势,从而让这个指标在短期内“有效”。这种短期的有效性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对技术分析的信任,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心理机制。


四、社交圈与从众心理的影响

在社交平台上,炒股者常常看到身边的朋友、亲戚、网友在晒收益、晒操作,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月翻倍”“三个月赚50%”。这些信息虽然真假难辨,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判断。

从众心理使得投资者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操作,尤其是在看到他人赚钱时,会认为“别人能做到,我也能”。于是,他们开始频繁交易、追涨杀跌,试图通过模仿“成功者”的操作来复制他们的收益。

然而,这些“成功案例”往往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甚至可能是虚假宣传。真正长期稳定盈利的投资者,往往低调、理性、注重风控。而那些高调晒收益的人,可能在下一个季度就亏损惨重。但由于亏损的信息不容易被传播,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的真实风险缺乏认知。


五、对“市场”本质的误解

许多炒股者对“市场”的本质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可以通过技术、经验或信息优势来战胜的对手,而忽略了市场其实是由无数理性与非理性参与者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

实际上,市场本身并不具有情绪,也不具备“输赢”的概念。所谓“跑赢大盘”,本质上是在与其他投资者的博弈中获得相对优势。而在一个信息高度透明、机构主导的市场中,散户的这种优势其实非常有限。

此外,市场的有效性也在不断提升。随着量化交易、AI投资等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传播效率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很难再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超额收益。


六、投资教育的缺失与认知偏差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投资教育尚未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大多数股民是“自学成才”,通过网络、书籍或朋友介绍进入股市。这种缺乏系统训练的投资方式,使得他们对市场缺乏全面、理性的认识。

例如,他们往往只关注“怎么买”和“怎么卖”,而忽视了“为什么要买”、“风险有多大”、“仓位如何控制”等问题。这种片面的认知,使得他们在操作中容易冲动、盲目,却始终坚信自己“能赚到钱”。

此外,投资者还容易陷入“锚定效应”、“损失厌恶”、“确认偏误”等认知偏差。这些心理偏差进一步扭曲了他们对市场的判断,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我能战胜市场”的幻觉。


七、如何打破“跑赢大盘”的幻觉?

想要真正提升投资能力,避免陷入“总觉得自己能跑赢大盘”的误区,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正确的投资认知:理解市场并非可以被轻易战胜的对象,而是一个需要尊重、敬畏的系统。
  2. 系统学习投资知识:学习价值投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建立科学的投资框架。
  3. 理性看待收益与亏损:客观分析自己的投资结果,避免选择性记忆和归因偏差。
  4. 控制情绪与预期:不盲目追涨杀跌,不迷信“股神”与“内幕消息”,保持理性与耐心。
  5. 长期视角与资产配置:将投资视为长期财富管理的一部分,而非短期博弈的战场。

结语

炒股者之所以总觉得自己能跑赢大盘,本质上是人性、心理偏差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心理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操作信心,但长期来看,它容易导致投资者盲目自信、忽视风险,最终在市场中付出代价。

真正的投资高手,往往不是那些总觉得自己能战胜市场的人,而是那些懂得敬畏市场、承认局限、理性决策的人。只有认清现实、修正认知,才能在股市中走得更远、更稳。

滚动至顶部